星期一, 1月 25, 2010

Nikon Ai AF-S Nikkor ED 300mm F4D(IF)開箱及心得



前幾天的時候,入手了一隻nikon的鏡頭,這個鏡頭的箱子有一個不算大的黃色Logo,還有Nikkor Lens這幾個的黑色的字體,在黑色字體下,有300不甚清楚的數字。這個箱子算是較新版的!






下、打開合蓋,取出固定的保麗龍,可以看到塑膠袋裡包著一個黑色的物體。





下:把黑色的鏡頭軟帶拿出來後,打開。





下:這是鏡頭的主體,長度頗長的,長度有22.25公分長!這隻是黑色的,本來想要入手白色的,但聽說白色的要加價才有!所以就放棄了!




下:金色的標示,還有還有對焦尺表,大大的ED,表明了它具有ED鏡片,實際上,它用2片ED鏡片,最大光圈為F4, 最近的對焦距離為1.45M。





下:m/a、m的切換鍵與對焦距離鎖定的切換鍵。





下:光圈環,這個光圈環的寬度是所有的鏡頭中最寬的!也是少數af-s鏡頭中,具有光圈環的鏡頭,所以是支援Ai的!這系統的鏡頭,可是可以支援最多nikon 相機的!從50年前的大F(縮光圈測光)、F2、F3、F4、F5、F6,到最近的D3通通可以支援,如果把光圈環上的F5.6的二個定位點上加上免耳,連Non-ai的F接環的相機也可以連動測光,真的Nikon f接環通吃的鏡頭,不像現在G鏡,沒有辦法用在之前較舊的機身上。


另外,這個光圈環也是讓鏡頭很容易接上蛇腹或是像之前pk-13類的接寫環後還可以設定光圈大小!




下:巨大的三角支架,這個支架的重量不小,有140g,是跟nikon 80-400mm這支鏡頭一樣的。




下、把支架拿掉的樣子,整個感覺還蠻瘦長的。




下、把nikon 80-400mm f4.5~5.6、nikon 80-200mm f2.8、nikon 300mm f4拿出來合照一下,很容易的看出來,300mm f4這一顆是最長的,腰圍也是最細的!如果從規格上來看,從左到右的重量分別是:1360g、1300g、1440g(含三角支架140g),所以,300mm f4是這三顆鏡頭中最重,也是最長的一顆鏡頭。




下:nikon 300mm f4與nikon 80-200mm f2.8都是if的(內對焦),把nikon 80-400mm轉到最遠的焦段400mm之後的長度比較。




下:裝上遮光罩之後的樣子,300mm f4的遮光罩是內建,直接拉出來就可以了!300mm f4的遮光罩內有絨毛襯裡。




下:裝上遮光罩與拉到最遠對焦距離的樣子。




就整體的外觀來看,他的設計感比較新,也是因為他是2000年才推出的。不過,因為他的光圈(不是光圈環哦!)在所有的鏡片之後,所以,在清潔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碰到光圈(說明書有特別提到),如果入塵的時候,也會特別麻煩。


不過,就設計來說,小黑三(80-200,在不加保護鏡的時候是最容易入塵的!)是最容易入塵的,再來是300mm f4,再來是80-400的設計最不容易入塵,不過,小黑三裝上保護鏡之後,就大幅改善,反而是300mm f4的光圈葉片是最後一片鏡之後,反而特別麻煩,恐怕會影響我帶它去拍糖鐵的意願。


另外,遮光罩是內建,但是感覺上拉出後的整體感不佳,固定性也不太好,有時候不小心還會有點歪。不過,影響不大!


接下來分享幾張實拍的照片:


下:這是在大甲站北邊拍的101次的復興號,用D700+300mm f4拍的,jpg標準直出,3d(51點)自動對焦,對焦的速度真的比80-400還快,不過,80-400配上d70或d700在拍火車之類的物體,仍然遊刃有餘,當然,在d700上,又比d70s上好一點。而小黑三其實接上d700之後的對焦速度也較接上d70s快,更是遠遠的快過於在f80上使用!(f80是我用過對焦馬達最沒有力的一部nikon af相機)。數年前,也是在這同樣的地方試拍80-400mm


雖然天氣不怎樣,但是是,畫面仍然算是很銳利!



下:這是大甲北邊的電聯車。天氣真的不怎樣,不過仍可以看到它的AF-s加上d700的3d追焦的合作下,放大後,對焦十分精準!不過,定焦的鏡頭雖然畫質不錯,但是,定焦的使用上需要更多的技巧。





下:這是拍路旁人家門口種的花,雖然只有f4,但是因為長焦,整個散景也是十分漂亮。




這是望遠的樣子拍攝田裡工作的農夫。





下:距離約3~500公尺遠,能見度不算佳。




下:近拍的照片。




這三隻鏡頭比較起來,銳利度、畫質還有對焦速度這隻鏡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現。


不過,大光圈散景和手動對焦的手感,還是小黑三比較好(小黑三雖然我最常在nikon AF相機上使用,但我非常喜歡接上fm2使用,感覺非常好)、變焦的變利性和防手震,還是80-400mm比較好。因此,雖然這三隻的焦段或功能有不少算是重複的,但是,嚴格算起來,仍然是無法互相替代的!


附上原廠的網址和基本的規格


http://imaging.nikon.com/products/imaging/lineup/lens/af/telephoto/af-s_300mmf_28g_ed_vr2/index.htm


型號:Nikon Ai AF-S Nikkor 300mm f/4D IF-ED
分類:遠攝及超遠攝鏡
焦距:定焦 300 mm
光圈:恒定光圈 f/4
視角:8°10'(對角)
鏡片組:6 組 10 片,2 塊 ED 鏡片
光圈葉片數:9
最小光圈:32
最近對焦距離:1.45 米
放大倍率:1:3.7
對焦系統:SWM IF
濾光鏡尺寸:77 mm
直徑 x 鏡長:90×222.5 mm
重量:1440 克
附送配件:77mm Slip-on front lens cap
Rear lens cap LF-1 LF-1
Semi-soft Case CL-M2


 


 


星期日, 1月 24, 2010

20100123再訪虎尾


昨天我弟有回家,我和他二個人又去了一趟虎尾,把上次去虎尾堪路過後想拍的個點重新跑一次,不過這一天的天氣能見度不怎樣。


上、141號德馬牽引回廠的重車,通過台19線的平交道。


下:清晨一大早八點多出發的第一班德馬,在後壁寮車站用長焦拍的,後方為虎尾糖廠的煙囪。



下:通過畜殖場前的德馬,不停車,通過。


 



下:通過台19的德馬



下:今年最遠只到13號裝車場,司機大哥正在表演調車作業。



下:回程的德馬,剛過台19線,糖廠鐵路的高低起伏真的很大!



下:通過北溪厝舊站房的德馬,可惜了。原本北溪厝到虎尾是雙線,在此有往北的路線分岐,可惜現在沒有了。這個站房裡,有個小小候車室和站房。還有售票的窗口,只是不知道有沒有賣過票?



下:在北溪厝往虎尾方向過高鐵高架橋下的田裡,可以看到高鐵與糖鐵。



下:離開虎尾市區不遠的小火車,這裡原本可是複線區間呢!



下:在等待小火車回程的時候,在田間的油菜花田拍蟲,二隻蝶正在交配。



 


下:正在努力採蜜的蜜蜂,在油菜花田中拍照的時候,仔細聽,真的可以聽到一大群蜜蜂在週環翁翁的聲音,最近我的一個論調,就是拍火車要帶微距鏡!!...因為拍火車的空檔,如果太無聊,那可以拍一些花花草草,不過,用60微拍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



下:等了老半天,終於在這裡遇到回程的小火車,這可是一次二列接連通過,間隔不到一百公尺。真的好大一列呀!...



下:這次還用手機拍了二段影片,已放到youtube了!



第一個是小火車通過雲9號縣道,位於褒忠鄉內。











下,這一個是德馬在13號裝車廠調車後,牽引重車回虎尾。











最後,我再把這次照片所在的相簿放上來。









星期一, 1月 18, 2010

20100117台中港線分岐的散步


這個星期日的天氣真的超級好的,不出門拍照的話,真的對不起國家,社會,還有老天爺!


在家用google earth找了老半天,決定去台中港線的分岐處,也就是台中港站的北邊等火車。找了一會,終於找到可以接近的路線了!


上:這是35次的南下莒光號,通過國道四號南下,光線超好的!


下:從分岐處的第一座小橋回頭拍北的煤列。R37牽引。






下、台中港線的分岐點,還有月臺,當然還有停放的穀斗車。






下:飛快的EMU500,南下通準備通過台中港站(看起來好像比700t還快哦!),這是用很少用到的追攝拍的。算是有成功啦!....





下:海線的列車真的不多,拍車的空檔就在田野間亂拍,所以我都會帶這隻NIKON AF MICRO 60mm F2.8 D的微距鏡出門,可以亂拍一些有的沒有!猜,這是什麼花?這麼漂亮!... 超清新多俗的!



下:田野裡的油菜花。不過,這次沒有火車當背景。





這次沒有遇到從台中港出來的火車,下次也許應該問一下台中港站的站長一下。真的,在海線拍火車,有時想想雖然沒有很多車,但是,列車空檔很多,我又是一個人拍火車,所以,算起來,這種感覺有一點像是坐在池邊釣魚的釣客一樣,悠閒的等待(PS,我已經近二十年沒有吊過魚囉!因為我不想釣魚)


下:就是現在我的BLOG裡一定要放的FLASH撥放檔。









星期日, 1月 17, 2010

20100116能宗與于倫結婚喜宴


這個星期六,是我的好同學能宗的結婚大喜之日,我老早就已經預備好了去參加他的喜宴,而且這也是我第一次用nikon D700來拍婚攝。


這次去參加喜宴的過程之中,真的發現許多小地方,讓我真的覺得,他們小倆口之間的感情的深厚,也真的是一對天作之合呀!


下、我發現,這二張照片要這樣子看會比較有意思。


   


前一陣子適應了Nikon D700的特性和操作,整個拍下來,還算是蠻順利的,大部份情況還算如預期的結果。



上:我蠻喜歡這一張的感覺,雖然仔細看,有一點耀光的情況出現。


暨然已經改用D700拍照,現在開始,放一些較大的圖上來,先試一時間看看。


這次用d700的最大改變除了可用iso較高,可讓閃燈的功率不用開那麼大之外,最大的差別就是連拍速度和畫面jpg直出的細節增加不少。


下次也許可以用再加個離機閃燈來用看看吧!?


這次雖然拍了不少張照片,但是,因為現場還有其它專業的婚攝,所以有些地方沒有很努力的搶拍,就選一部份的照片放上網路。



最後,一起的給他們這一對新人祝福吧!....


 








20100113_F100_E100VS底片拍的照片分享


這是用nikon F100配上kodak E100vs正片。


這是拍的成果算是不錯!其中剛好也去了一趟彰化的扇型車庫,那時候還沒有D700,能在扇型車庫上充分的把17-35MM f2.8好好的發揮,就得用傳統的底片機。


這次配上E100vs,整個顏色算是非常鮮豔討喜,非常適合扇型車站整個顏色的感覺。


下:DRC1000要進扇庫?


非也,只是調車而已,從照片看來,轉車盤平常對準這一股道,可能就是這邊最需要調車空間,也防止車子掉下去吧!?





下:扇庫的一半景色!記得之前在附近某大樓拍的照片才有辦法全景看到。只是,現在沒有機會再跑去那邊拍照!



下:轉車盤。





下:轉車中的R45,觀景台上超多人在觀看,扇庫是看火車表演的好地方,也是一個親近火車頭的好地方。



下:扇庫內,除了有CK101和ck124外,還有保留下來的E101和其它現役的火車頭。



下:大肚溪南的南下電聯車,照片上的車頭的藍真的藍的很漂亮。





整捲底在拍起來的感覺真的很不錯,除了在金霏林沖掃的不錯外,kodak的顏色也非常的鮮豔,光線大部份也都十分的充足,才有辦法獲得如此不錯的照片。


最後,再放上這些照片的撥放檔。....









20100113_FE2_E100VS底片拍的照片分享


這次一樣是用nikon FE2拍的,不過底片換成kodak E100vs,只是fe2還是會漏光!....


上、這是在不遠山莊拍的,我記得是用nikon non-ai 50mm f2這一顆鏡頭拍的,這顆是我僅有的nikon 原廠手動鏡!可是年紀近三十年的老鏡頭呢!散景不錯。可惜,這一張照片還是有微微的漏光情況。


下:好像是用小黑三,nikon af 80-200mm f208 ed 拍的照片,應該沒有記錯。





下:在大甲溪橋北邊的舊橋隧連的連部屋頂拍的,還好沒有漏光,忘了用那一顆鏡頭拍的了。






下:超黑的小黑。





下:小黑用力一瞪,底片受不了小黑發出的靈異的能量,產生靈異的光線!





下:這是在日南車站東南邊拍的,拍完之張沒有多久之後,測光用的電池就沒有電了。..




下:這部fe2接上md-12之後,整個來說,真的還發生許多不幸,除了沒有關係的漏光之外,也發生可能沒有關閉md-12把手上的關開,造成測光電池耗光[fe2本來就比fm2耗電多了),曝光不正常,,而重要的是...它...它,可是電子快門,除了測光要用電之後,快門也要用電呀!...於是就造成下面的情況。



最後還是放上flash撥放檔,只是,有些拍的不好,會傷害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