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攝影/器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攝影/器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1月 08, 2024

20231228-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入手

 

DSC_1485_1313

 這是最近入手的NIKON 鏡頭,也許也可以是是我最後入手的一顆全新的NIKON F接環的鏡頭吧!?

畢竟自從2018年NIKON z7和一起的Z接環出現後,F接環已經註定會走路歷史。

最近入手有二顆鏡頭,另外一顆是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E,原本是500 PF這一顆比較早下訂,但是因為要調貨的關係,反而是500MM這一顆比較晚到,這一顆鏡頭也是和NIKON z7是同時發表的,從發表到現在,也過去整整五年了。整個的數位單眼市場機乎快沒了,現在可以說是Z接環的無反光鏡時代了。


上:這是外盒。

下:外盒裡面有一個鏡頭攜行袋、鏡頭和遮光罩,另外還有說明書。可惜的是這是水貨,但是水貨也相對便宜。

DSC_1487_1315

 下:鏡頭本身。除了口徑較大外,整支鏡頭的體積和重量都不大。跟NIKON的小黑六相比較起來,也少了百來公克,不得不說它真的很輕。輕到覺得不太真實。

DSC_1489_1317

 下、另外一個角度的照片,平常放在防潮箱裡,這個放置的角度比較安全。

DSC_1490_1318

 下、這是鏡頭上的幾個按鈕。不過,我個人對於memory recall這個功能到現在還是不太會用。

DSC_1493_1321

 下:序號,大陸製,還有一些標示。

DSC_1495_1323

 下、腳架環還有鎖住腳架環的鎖鈕。

DSC_1496_1324

 下:跟上面差不多,另外一個角度的照片。

DSC_1497_1325

 下、Memory recall的鈕。

DSC_1498_1326

 下、金標,還有對焦距離指示的視窗。

DSC_1500_1328

 下:這是Memory set的鈕。

DSC_1501_1329

 下、這個E鏡,也就是電子光圈的鏡頭。所以沒有光圈撥桿。

DSC_1503_1331

 下:正面的大眼睛。有95mm的大口徑。

DSC_1505_1333

 下、遮光罩的設計和24-70的遮光罩一樣的卡扣。

DSC_1506_1334

 下、hb-84

DSC_1507_1335

 下、相機和遮光罩合體。

DSC_1508_1336

 下、我之前的500mm反射式鏡頭。大小差很多,但成像差很多,成像的原理也差很大。

DSC_1510_1338

 下、和我的相機合體,拍一張照片。這樣子整體的體積、重量。真的和之前Nikon AF-S 600mm f/4G ED VR 差很大,不過,這支六百釐米的鏡頭畢竟在成像上好上許多。

雖然這裡只是簡單的寫了一些入手的開箱,不過,我還是簡單的拿這支鏡頭和我有的Nikon AF-S 600mm f/4G ED VR 來做一個比較。

首先:重量,600mm這顆鏡頭的重量來到5060克。加上相機之後,這個重量就很可怕了。如果是加上含電池的d6,1450克,那總重量就是6510克了,整整就是六公斤半的重量。這個重量比五七步槍還重上二公斤。更悲慘的是,長焦、大光圈鏡頭的重量都集中鏡頭前面,這樣子又增加手持時的持久時間的困難度。

第二:成像。雖然沒有直接做很詳細的比較,但是很明顯的600mm f/4g vr這一支鏡頭的成像真的好很多。不過,相對於nikon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這一支鏡頭的話,500mm f/5.6e pf ed vr這一支就是在成像上好上許多。簡單的說,這500 pf這一支算是成像還不錯,可以接受的鏡題頭。

第三:最大光圈。500pf最大光圈f/5.6,600mm F/4g這支就是最大光圈是F4。這個在使用上還是有些許差異,而在加上增距鏡後,這個小小的差異動又變的更大了!

第四:最近對焦距離,600MM的最近對焦距離,是6公尺,而500MM PF的最近對焦距離才3米,這也增加了500MM PF這一支鏡頭的實性。

所以,總結來說,以方便性,可手持性來比較,這支鏡頭可以讓攝影的人可以更容易用手持來拍攝,也因為體積小對焦距離較短,所以可以比較方更接近被拍攝物,但是光圈就是少了一格。

DSC_1511_1339

 

星期日, 12月 24, 2023

20231223-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開箱

 

DSC_1437_828

 今天撿到一個金色的盒子,上面有NIKON的字樣,也有24-70的字樣,就像上面那張照片一樣。

下:盒子的內容打開後,有一支鏡頭,一個說明書,還有一個鏡頭包。

DSC_1441_832

 下、近拍,有手動/自動對焦的切換。還有一個VR模型的切換,可以切OFF/NORMAL/ACTIVE,三種模式。其它的還可以看到金圈、金字等等。

DSC_1444_835

 下、大眼睛。

DSC_1445_836

 下、鏡尾,這個鏡尾已經沒有對焦用的傳動軸,也沒有的光圈撥桿。這是電磁光圈。這也是我目前第三顆電磁光圈的鏡頭,之前是一顆移軸鏡和200-500這二顆。

DSC_1447_838

 下、後面的是現役的24-70。前面是第二代。

DSC_1452_843

 下、金字招牌。這裡多了VR,也從G換成E。

DSC_1454_845

 下、切換鍵。

DSC_1456_847

 下、下面可以看到寫著這顆鏡頭有:奈米鍍膜、超音波馬達、防手振、ED鏡片、非球面鏡片,還有是82MM的口徑,當然還有說明了它是日本製造。

DSC_1457_848

 下、最近對焦:0.38M,跟上一代一樣。

DSC_1460_851

 下、左邊是二代,右邊是一代。結果舊的比較長了一點點。

DSC_1461_852

 下、跟上一代一樣,有按鍵按了才可以轉動,轉到定點就會鎖住。

DSC_1463_854

 下、和遮光罩合體。

DSC_1464_855

 下、新、舊都是遮光罩合體後的對比。

DSC_1465_856

 下、接上我的D6後的照片。

DSC_1466_857

 這顆鏡頭在2015年已經發表了,事隔多年後,因為我的第一代24-70已經使用多年,也修理過一次,所以趁這第二代的鏡頭也快要不賣的情況下,趕緊入手一支。(這時在NIKON TAIWAN的網站這顆鏡頭已經售完了)

回想起來,我第一代的24-70也剛好是2015年入手的。不過,現在下一代的24-7就已經不適用於我這一部相機,它是z鏡,NIKON在2020年推出最後一部數位單眼反光式相機,應該也不會再推新的單眼了,而F接環的鏡頭現在也漸漸減少,Z鏡現在大部份的鏡頭都已經推出了,可說NIKON的相機已經換了世代。

雖然我花在相機上面的錢不少,但是依照我換代的速度總是會比NIKON的產品推出的速度還晚上六、七年以上來看,新的無反還得等好一陣子才會出現在我的防潮箱裡面。

下、附上官網找的規格表。。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規格表

模型

尼康F卡口CPU內置E型光圈,AF-S鏡頭

焦距

24毫米 - 70毫米

最大光圈比

1:2.8

鏡頭配置

16組20件(2個ED鏡片,1個非球面鏡片,3個非球面鏡片,1個高折射率鏡片,帶奈米結晶塗層,帶氟塗層)

視角

84° - 34°20'(FX格式數碼單反相機)
61°-22°50'(DX格式數碼單反相機)

焦距刻度

24,28,35,50,70毫米

拍攝距離信息

可以將拍攝距離信息輸出到相機

縮放

旋轉式帶變焦環

調焦

IF(尼康內部對焦)方式,使用超聲波馬達自動對焦,可以手動對焦

圖像穩定

通過音圈電機(VCM)的鏡頭移位方法
圖像穩定效果:4.0步*(符合CIPA標準)
VR模式:NORMAL / ACTIVE 
使用三腳架時穩定:有

拍攝距離刻度

∞~0.38米

最短的拍攝距離

0.41米(焦距24毫米,28毫米,70毫米),0.38米(焦距35毫米 - 50毫米)

最大拍攝倍率

0.28倍

光圈葉片數量

9片(圓型光圈孔)

光圈規格

帶電磁葉片的自動光圈

最大光圈

f / 2.8

最小光圈

f / 22

測光方式

光圈開放式測光

附件大小(濾鏡大小)

82毫米(P = 0.75毫米)

安裝轉接環FT 1符合性

AF驅動器可能

體積

大約88.0毫米(最大直徑)x 154.5毫米(從鏡頭座參考表面到鏡頭尖端)

重量

大約1070克

附件

·82mm彈簧式鏡頭蓋LC-82 
·後蓋LF-4 
·遮光罩HB-74 
·鏡頭CL-M3

星期一, 12月 13, 2021

20211203-Nikon D6

DSC_3045_6286


這一天,阿努看到一盒黑色的盒子,上面印著D6,這是什麼呢?這是一部數位單眼反射式相機。為什麼還要選D6,而不是現在出來最新nikon Z9,不論是在價格、功能等等,nikon Z9似乎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不過,這不重要,我還是選擇了D6。


然後,不放什麼開箱照了。反正,跟D5長的差不多。配件也差不多,我就說說我使用上的一些感覺。


收到這個相機時,我還放了快到隔一個星期一時,才開始拿來用,原因很簡單,我的記憶卡還沒有到,雖然D5的xqd卡也是可以直接用,但是我的D5還正在用,所以就沒有拿過去。等到我的讀卡機、記憶卡到後,我先升級了韌體,才開始始用。


使用的心得簡單的說一下,就是明明應該比D5重,但是拿起來卻感覺輕一點?這是錯覺?還是?不過,我沒有用秤來量過。


另外一點在nikon D5在CIPA標準測試下可支援拍攝3,780張照片,而nikon D6在CIPA標準測試下可支援拍攝3,580張照片,這部分就比較少了一點。但,這個差距微乎其微。最大的電力差異是它內建的GPS、藍芽、還有wifi甚至於乙太網路等等在使用的時候,它的耗電量也是不少。這個算是比較大差異。


但是,這些連線功能,特別是有gps、藍芽有內建wifi讓D6可以直接搭配nikon的app,snapbridge來使用,這真的是很個很大的進步,誰說用專業機不需要直接上傳網路呢?


不過,另外抱怨一下,nikn D5搭配WT-6,只有wifi而已,仍然沒有辦法搭配snapbridge這個app來用,真的有點不足。


還有:選單的部份,較D5多了許多的選項。後面那個3.2吋的觸控式螢幕的的功能總算是比較完整了。這也是在使用上有很的差異存在。


總而言之,使用D6和D5最大的差別就是上面的差別,其它的什麼對焦、iso有多高,這就沒有比較了!因為都已經很強。


補充一下,右邊這個bkt、測光選擇鍵、還有MODE鍵,這個很突出。感覺就是不漂亮。


下:背面照片。


DSC_3051_6292


下、正面照片。


DSC_3053_6294


星期四, 2月 06, 2020

Nikon AF-s 35mm f/1.8G dx

148752471557547000472 這次與大家分享的使用心得是nikon af-s 35mm f/1.8g dx這顆鏡頭,nikon 35mm af-s 目前有三顆,二顆是fx規格光圈分別為1.8和1.4,另外一顆是給dx用使用的。這三顆價格差距很大,DX的水貨一顆四千多元。而全幅使用的1.8G鏡頭價格公司貨大約一萬五以上的價格,1.4G版本的價格就在五萬元以上。不過,因為我有af-d版本的35mm f/2,所以之前其它的我就沒有買。

不過,今天因為我的D5600搭配的kit鏡被我嫌很爛,所以一直想買顆便宜又好用又畫質的dx鏡頭。原本打算購買af-s 17-55mm f/2.8 dx這顆,但是這顆鏡頭中古價格也不算低,而新的當然更貴。所以不考慮。所以想了想,決定購買nikon af-s 35mm f/1.8g dx,畢竟現在不太想投太多錢在DX系列上面。


這顆拍的一些照片放出來讓大家參一下,成像算是不錯,可接受的。下面幾張是最近拍的機器是nikon D5600+af-s 35mm f/1.8g dx,請大家參考一下。

DSC_4748 DSC_4749 DSC_4751 DSC_4757 DSC_4766 DSC_4771

註:20230410修正照片連結。

星期日, 5月 26, 2019

Eco ProFessional 2 (with Digital Compass)


這次要開箱的一個相機用的GPS接收器。對於拍照需要紀錄gps點這一事,我還蠻執著的,畢竟在數位時代,照片數量越來越大,拍的照片地點也不少,特別是去拍照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好好的紀綠點地點的話,會跟本忘了在那裡拍的。當然啦!有紀錄地點,對於像是拍火車這一類的活動更是是一件非常好的幫忙。


上:這就是裝好的樣子,這也是原廠的網路相片。


之前我用的方法是:https://blog.xuite.net/xcat1976/blog/173740932


AK-4NⅢ Bluetooth GPS adapter for Nikon D700 加上藍芽的gps接收器 wb-202來使用。這個方法還不錯用,只是現在wb-202已經不生產,我的wb-202已經都非得開始外接電源了!所以,還始找是不還有其它的替代方案。當然啦!用其它


Holux M-241到也是不錯的方法,只是紀錄器本身沒有辦法支撐十幾天的紀錄。 後來買了一個QSTARZ 科思達旅遊達人記錄器BL-1000ST,這個功能蠻強大的。只是它和手機的通訊雖然和wb-202一樣是用藍芽,但是裡面的資料卻不是,所無法和原本ak-4nIII連線,加上,原本ak-4nIII也有生產類似這次開箱的東西。但是後來這家公司已經找不到了。所以,就找到現在開箱的這個裝置了。 用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上還算不錯。而且,它竟然還有電子羅盤呢!


<下面這一段是取自原廠網站:http://di-gps.com/shop/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64#!prettyPhoto

~ Embeds geo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EXIF header of the image file

~ Built-in Digital Compass

~ Accommodating Housing Design, workable on different models of camera with large-diameter lens such as Tamron SP24-7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07) and SP15-3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12) lenses

~ Auto calibration digital compass according to surroundings magnetic field

~ Version with Locking Nut

~ Support Nikon D5, D4, D4S, D3, D3S, D3X, D500,D850, D810A, D810, D800, D800E, D700, D300, D300S, D2XS, D2X, D2HS, D200 & Fujifilm S5 Pro

~ Direct replace GP-1/GP-1A

~ Extremely low power consumption: 19mA, it is less than 1/3 of current consumption of GP-1

~ Extremely light in weight: 18g

~ Extremely small in size

~ Extremely fast TTFF (Time To First Fix) and fast TTFF at low signal levels

~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Tracking Sensitivity: -165 dBm), provide superior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in environments, through urban canyons, and under dense foliage

~ Ultra high performance MTK MT3339 GPS chip

~ 66-Channels GPS Receiver for fast acquisition and reacquisition

~ SBAS, WAAS, EGNOS, MSAS, GAGAN Demodulator

~ Built-in 10 pin connector for Nikon MC-30/MC-30A or compatible shutter release.

~ Direct attached to the 10pin socket

~ NMEA 0183 data protocol.

~ Built-in patch antenna, no external antenna required

~ Support both RAW (NEF) and JPEG

~ No Setup Required

~ Built-in 10 pin connector not compatible with Nikon WR-T10 "Fn"button.

*All inform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any notice.



General



Chipset



MTK 3339



Frequency



L1, 1575.42 MHz C/A code 1.023 MHz chip rate



Channels



66 channel all-in-view tracking



Sensitivity



-148dBm (Cold Start), -165 dBm tracking



Position Accuracy (Open Sky)



w/o aid



10 meters, 2D RMS



DGPS



SBAS, WAAS, EGNOS, MSAS, GAGAN 5 meters, 2D RMS



Acquisition Time (Open Sky)



Reacquisition



Less then 1 sec., average



Hot start



1 sec., average



Warm start



34 sec., average



Cold start



35 sec., average



Digital Compass



Magnetic Heading Accuracy



±5° at zero pitch/roll (95% probability) ~3 seconds to update the correct heading in camera after steady



Landscape



Tilt compensated



Portrait



Heading information not applicable in portrait orientation



Dynamic Conditions



Altitude:



Maximum 18,000m



Velocity



Maximum 515m/s



Acceleration:



Maximum 4G



Power



Voltage



+6V Supply from DSLR Camera



Current



19 mA aveage



Others



Interface



Direct attached to 10 pin remote terminal



Dimension



42mm x 22mm x 21mm



Operating Temperature



-10 to +45 Degrees Celsius



Operating Humidity



5% to 95%, No Condensing




  下:這是開箱的樣子。很小巧,不過,不要沒有裝鏡頭就裝上這個小裝置,然後就放進包包裡,有時候會把它壓壞。


IMAG0522


下、另一面的樣子。


IMAG0523






星期三, 10月 11, 2017

20170827火車與生活照-NIKON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測試

DSC_4312_742


這篇網誌拍的照片,就全部都是火車。也沒有幾張。主要除拍火車之外,也是測試一下,新的鏡頭。NIKON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f/5.6


這顆鏡頭算是E鏡,是用電磁光圈。價格不貴,但是拍火車的時候,還算可以,不過,對焦速度不快,畫質也算還過得去。體積對於真正500 F/4來說,算是小的了,但是仍然不小,到是可以手持的。


從這幾張照片來看(nikon D5拍攝),標準jpg。這支鏡頭是很標準的晴天鏡。不過,我買它的目的並不是要拍火車,而是要搭配600來拍飛機的。


上:大甲南的南下莒光號。由E222牽引。下次早上來這裡拍看看。


下:南下的復興號,最近又有復興號,有空就來拍拍吧!.....


DSC_4321_751


下、網路相簿。


20170827火車與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