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火車模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火車模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4月 29, 2023

20230408-火車模型照片

 

_DSC9133_020

 這是與大家分享的主要是我的一些火車模型,之前有寫過火車模型分享,不過,我都是寫我的N scale的火車模型,這次剛好有用相機拍了一些火車模型照片,而且剛好也是主要是ho scale,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上:這是去年111年12月左右的時候,在ebay買回up 4014 bigboy. 這是 Broadway Limited 7058 HO Big Boy DCC & Paragon 4 Sound w/Smoke Union Pacific 4014 Prom。有dcc、會冒煙,整個重量還蠻重的。這也是目前我買過最大隻的火車模型了。運轉性能很不錯,不過它的動輪有分二組,每一組還是有一對是有膠圈。原本它是放煙油會冒煙,不過,因為室內空間,我就把它給關了。另外,也因為入手這部火車頭,它有支援DCC,也有支援DC,不過,我用KATO的控制器來吧的時候,發現可能它吃的電不少。所以,離供電軌較遠的時候,會有明明顯的動力下降。 也因為我又入手了一個入門的DCC控制器;

下:是是UP 844的模型,也是6640 Union Pacific 4-8-4, Class FEF-3, #844, 這是去撿大特價的商品。是在MJ鐵道模型買的。時間大約是今年2月左右,跟上面Bigboy一樣,是BLI出品。它就跟實車一樣,車速遠遠比bigboy的車速快出了。

_DSC9136_021

 下、844的正面。場景目前只能跑車。沒有做什麼美化。

_DSC9141_022

 下、這是CT-150,,這是大約是去年11月左右從東方模型那裡買入,Dauphin 8620,這是1/80的模型,銘版我是貼上ct-150。這也是我第二型臺鐵火車的ho模型。它是dc控制,運轉良好,順暢、安靜。可惜就是不支援dcc,也不是dcc ready.

_DSC9146_023

 下:這是今年初買的kato的ho模型,它是有dcc ready,再買了dcc晶片之後,就是dcc控制了。不過因為自己裝的部件,裝的實在不漂亮。還有,它連結器跟一樣的不太一樣,目前因為全球大缺貨,還沒有買來更換。

_DSC9147_024

 下、這是bachmann出品的dd40ax,也是目前最大柴電機車模型。運轉算順暢,買來就有支援dcc和dc模型。大約是三年前從ebay買來的,它也是有二顆買達。

_DSC9149_025

 下、up9660,也是三年多前買的,kato生產的。目前也是有裝了dcc 晶片,不過,沒有音效。

_DSC9150_026

 下、這是E234電力機車,這前寫過blog,請參考這裡

_DSC9154_028

 下:這是我在youtube有關HO scale的模型的影片。

 

星期五, 10月 21, 2022

鐵支路電源車模型45PBK32850

DSC_0461_196


上圖和下圖都是鐵支路的電源車模型,一輛是藍色的,一輛是橘色的。現在鐵支路出品的車子已經比剛出來的時候好上不少。不過,可能鐵支路的產能不足吧!?上次冷平快沒有買到,現在也還買不到。不過,不管如何,現在又多了二部車入快。下一部期待可以E200電力機車快補好貨。更希望R20可以趕快上市。


DSC_0461_196


 


星期三, 4月 20, 2022

20220420-煜翔出品之臺鐵電力機車HO模型開箱

DSC_2871_7915


在2019年底的時候網路上在預購臺鐵電力機車的模型,預計2020年中過後會上市。於是乎我就訂了。還個雖然是預訂,但是我卻認為比較像是募資,其實有一定的風險。不過,秉持支持國產火車模型,我還是花錢訂了車。但是很不幸的,這些年疫情,影響世界許多工廠的生產。這個火車,也不例外,拖延了許久。今年總算開始出貨了。


不過,我原本預訂那個E300電頭,還是得再等上一些時間。於是我再訂了一輛有現貨的E200型。今天收到,就來做個開箱分享。


上:打開後,來個型式照。仔細看看之後,可以發現煜翔從代工廠拿到產品後花了許多精神去整修的地方。


下:看了一下塗裝,其實很有臺鐵風。如果再來個舊化,那就更好了。當然,這個可能也是陰錯陽差的結果。


DSC_2872_7916


下、端面,這個感覺做的的不錯,細節不錯。可以看出來,當初做這部份的時候,花了不少心思。


DSC_2873_7917


下、後端,感覺細節也是不錯。該有的都有了!不過,我不知道車體底部這幾條線是什麼。


DSC_2875_7918


下:來個比較:鐵支路的E228與煜翔的E234。大隻就是好。鐵支路的是N scale,比例是1:150。煜翔出品的是HO車,比例是1:87。不過,原本預購的時候是1:80。一般日本1067軌距的車子也是1:80。


DSC_2879_7919


下、奇異兄弟的比較,左邊是GE C44-9w,比例也是1/87。右邊是GE E42C,也同樣是1/87。所以就可以知道原來美國火車是有多大了! 當然,這也是陰錯陽差才有同樣比例的火車會出現。原本計畫要生產的電頭是1/80。對我來說,我算是很能接受這個情況。


另外,相比kato出的柴電,煜翔出品的火車,那個塗裝就真的很臺鐵,感覺就是已經舊化一半了。kato就是塗的比較細、比較平,一看就是塑膠殼的車子。 


DSC_2880_7920


下、黑色散熱孔真的塗的不像。其實直接塗的面積比較大一點可能感覺會好一點,或是直接舊化。不過,這個對我來說,OK的啦。


DSC_2885_7922


下:奇異兄弟正面。原來臺鐵的火車還蠻寬的。


DSC_2887_7923


下、下面這個守車,我是目前唯一的部1067的日本車輛,按理說,比例應該是1/80。明顯,守車高度沒有低太多。相對的比例有一些不太一樣的情況。但是跑起來算是正常。


另外,今天下軌運轉了一下,心得,感覺就像之前買的bachmann N規的火車一樣,雖然不至於不順,但是齒輪的磨擦聲比頗大。對於我手機上kato HO的GE車頭,或是bachmann的 HO DD40ax來說,運轉的精緻度有差。這部份也是我比較在意的。但是算一算,這是第一部國內量產的臺鐵HO有動力模型(其實不是第一部了),我還算可以接受,雖然與當初預購期待相較之下沒有失望,而且要比等級,也是比當初鐵支路第一代的EMU100帶給我的感受好上許多。但是當然希望之後可以做的更好,而我訂的另外一組水泥車和E300也能早日到貨。


DSC_2888_7924


 








E42C

星期五, 4月 08, 2022

膠圈修護

10764 />


之前的日誌裡有提到,部份車子有膠圈年久,斷了,掉了的情況。於是我上網買了一些膠圈回來更換。其實這是我第一次買膠圈回來更換。因為沒有做過,總是要來試試才行。不然車子一直放著故障待


修也不是辦法。於是就去買膠圈。網路上有賣膠圈的賣場其實不多,這裡要感謝『M.J.鐵道模型』,讓我買到kato的9mm膠圈。雖然,7mm、4mm的這二種目前缺貨,所以另外一部拆了一半的kato生產的D51還是沒有辦法更換膠圈。


我用游標卡尺量了一下,再比對一下車子實際的輪徑,大約是8mm的輪徑,用7mm的膠圈。


所以,我就拿這次有到貨的9mm膠圈,去把tomix C57缺少的膠圈做更換。這次更換過程,沒有拍什麼照片,不過,重點是:要把底部螺絲拆除,再把連桿固定到動輪插銷給拔出來。最可怕,也最麻煩的,就是要把插銷給拔出來的那個動作,這個東西飛不見了,可能就GG了!所以,拔的時候,力道要抓好,同時,也要用另一隻手護住,不要讓它有機會飛走,當然,這時候是需要模型機夾具把車子固定。


最後,裝回去的時候,就是要特別注意,它的連桿和動輪是否有對齊,如果沒有對好,可能會車子沒有辦法轉動,我之前的一部tomix出的湯馬仕小火車,目前就是因為還沒有對的很好,行走起來不太正常。所以,有一個小方法,就是由的最接近馬達齒輪的那個動輪先放,接下來後放的再來對齊,會比較好施做。再把插銷插回去的過程,可以先用比較細的如針,把洞對齊之後,再來插會好一點。


不管如何,就是很傷眼力的工作。


另外,這部tomix出的c57, 它實際上有牽引力的動輪,就只有最前面的二對大動輪,第三對動輪就沒有膠圈。也沒有齒輪傳到第三對動輪。而最前面的二對大動輪,都是裝有膠圈的,換句話說,電力是靠水櫃車來引電給馬達來做運輔的,這點還蠻特別。


另外,這部kato出的844,我也是用9mm的膠圈來補它後來缺少的膠圈。補好後,也是運轉正常,但是,運轉的情況,還是老樣子,對於彎道仍然會有許多的問題。像是容易出軌之類的。另外,這部車也只有一對動輪,而這對是有裝有膠圈的動輪,其它的就沒有齒輪的傳動。10766

下:這張照片,看起來就是一個簡單的彎道,爬坡、立體交叉。但是對我來說,可是吃足了苦頭。一般來做路線規畫的時候,其實最好是避免爬坡+彎道,特別是避免爬坡+彎道再加立體交叉。原因是因為彎道+爬坡的時候,除了這樣會大大減少牽引的重量外,也更會造成一些出軌的因素。拿一段kato出的彎軌,未端架高一點,自然就會發現,外側的軌道不是每一處的超高(外側相對於內側),解決的方法,就是自行調整超過,調整的不平均,就會造成的容易出軌。再如果二條彎軌的相接處,它斜率、超過都不太一樣,那就出軌的機率就更大。


而下面這個剛好在立體交叉下面相接處,就是出現了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問題。而這個相接點又出現在不方便用水平儀,也不方便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地方,所以也不好調整,所以,從3月8日開始全線通車後,斷斷續續,至少做了四、五次改善,總是有一些車子會或是一些特別狀況的會在這裡出軌。最後,在的前幾天的再次修改後,目前試過幾次車,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另外,在處理種地方,除了小小的水平儀、手機裡水平儀app之外,或是眼睛看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用手指頭去感受,延著軌道滑動一下,相接點的二邊有高低、坡度不同,多少是可以感覺的出來的。對我來說,食指的感受能力遠遠大於其它指頭。


另外,外側軌道超高,我儘量跟kato出的雙線彎軌差不多,而我軌道超高的做法,從照片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就是在外側墊上厚紙板,而這個厚紙板就是kato的包裝的紙板。等路線確定好,沒有問題,再用保麗龍膠固定。因為用保麗龍膠,要拆的時候,就必須用電子尖嘴鉗把膠夾起來,再重新施作。


之後,等第二、三期工程,再的來給場景上色、種草、種樹吧!10765

星期三, 4月 06, 2022

鐵支路R100型

DSC_4216_7659


這次分享的是鐵支路R100型車頭,這一部是鐵支路剛生產的時候,我就入手了。這輛車子比較特別的是,因為把車子的轉向架輪子有膠圈的車輪全部集中到另一部,所以,這一部車子有膠圈的輪子就比平常正常的還多了一倍。


心得,全部是鋼輪的車子行走性能還不錯,特別是不會有電力接觸不良的情況。多一倍膠圈的車子,就會比較有電力接不上的感覺。



星期一, 3月 28, 2022

20220328-火車模型分享

DSC_2240_2549

這次與大家分享是我的火車模型,其中有一部份已經購買很久了!買久的,就來分享這些年的使用心得。

上:最左上的是2-6-6-4 是athearn出的rio grade 3800的挑戰者級的火車模,有關於Rio grade的3800可以參考這篇:https://www.steamlocomotive.com/locobase.php?country=USA&wheel=4-6-6-4&railroad=drgw#339

這輛模型,有二組動力轉向架,所有的動輪都是沒有膠圈的,這部大約是2014年在ebay買的。剛買的時候的照片如下,過彎半徑至少282MM以上。

10847833_10200238478960068_2979259950610895380_n

左二、DD40ax, 是bachmann的出的。也是全部都是鋼輪,牽引力強大。

左三、臺灣高鐵700T的模型,大約是2018年6月購入的,我買的是全編組,不得不承認,kato出的列車,還是比當時國產的模型相對來說好上許多,這麼長的編組12節,不論是爬坡、過彎,都是馬力足夠,也對容易出軌。

左四、這列的車頭是es44ac,一輛是最近入手的,5488號,另外一輛是5353,這5353算是第二輛了。5353共二部,都是在2015年上半年左右入手的。

左五、這是鐵支路的R100,目前鐵支路的R100,我共有三輛,一部是海軍藍,也算是比較新的世代,二部是橘色。最近把橘色的這二部的動輪對調,把有膠圈的輪子統一集中到其中一輛,另外一部全都是鋼輪,行走狀況比較,全都是的鋼輪在行走過程中,比較不會有電力中斷或是電力接觸不良的情。但因為的R100的模型相對於其它模型來說,它不算是一個重量很重的車頭,所以,可能爬坡的的牽引力會下降不少吧!?

左六、左七:是臺鐵E200與E400模型,我最早買的是E300型,我這些大約是2015~2016年買,這些都是鐵支路模型出的,基本上只有車號不同而已。目前這些車況還算可以,但是行走性能真的沒有辦法跟其它國外大廠的比較。

右二:這是2019年買的,算是很新的火車頭,日本的EH500雙節的電力機車。動力算是足夠。這輛是由tomix出品的,參考這篇。不過,現在市面上好像kato生產的比較多。

右一:是由臺灣的三鶯重工出品的EMU600。購買時間大概是2019年,這款車子出來不久就買了!這組車子算起來運性能已經大大的進步了!

下:右一、這是D2800的定作模型,行走性能良好,但是只有三節。就是貴。大約2014左右買的。可惜就是沒有燈。

右二,這是我最古老火車模型,什麼時候買的,已經不可以考了,應該有接近二十年前吧!?kato的基本組來的。

右三:這2022年2月的買的,這是鐵支路出品的臺北捷運381型列車,這的款車算是有不錯的運轉性能。跟最早期鐵支路出品EMU100型比較起來,真的有天壤之別。這款列車模型應該是在2019年中左右出品的,但是我一直沒有買到,直到今年初剛好有看到,就入手了。感覺上,鐵支路的產品,從太魯閣號之後及EMU700型之後,就真的有明顯的進步。

右四、這是DD16,大約2016年買的,買它的原因是因為臺灣高鐵有這款同型車。不過,是改過軌距為1435cm的。運轉性能不錯,但是真的屬於低轉速的車。換句話說,就是跑不快,很符合實車的設定。

DSC_2245_2554


下、左一:這是三鶯重工的DRC1000型,也是算很不錯的模型,我去年買的。但是,放了快一年,這個新的場景可以跑車之後,才可以把它放進來跑。

左二、這是DRC2300型的定作模型。都快忘了是什麼時候買的了。應該是在2016年之前的事了。

右二、這是kato 出品的C55,是屬於上一代設計的火車模型,目前仍然是頭好壯壯,我的上一代場景有的時候就有了。

右一:這是D51系列的,目前我的D51有二部,其中一部待修,一部是好的,比較早買的是2014年左右入手的,比較晚買的應該是2016年買的,行走性能都不錯,都屬於低電壓就可以開始跑的慢速列車,因為動輪有膠圈,所以牽引力很大,但是,相對的,我其中一部待修,就是因為膠圈脫落,所以待修。

DSC_2248_2557

下、這是左:C57、右D51, 目前這二部有同樣的問題,就是膠圈脫落。說到膠圈脫目前我還沒有辦法解決。不然這二部車都是運轉性能良好的車頭。

DSC_2250_2559


下、這是kato出品的es44ac,大約是2018年左右買的,這一部是比較晚買的。


DSC_2251_2560


下:三部kato 出品的車頭,左一、up 844,運轉性能也是不錯,缺點:轉彎半行不能太小,最小就是R282了。後面煤水車,因為輪子很多,容易在過轉轍器的時候出軌。而這部車,現在也是因為膠圈脫落的問題,待修。

中間:這部是也是kato出品的sd-70,也大約是2015年買的,比左邊的5353晚了一點,這是第二部kato usa的車頭。 雖然一樣是kato出品的車子,但是它的轉向架設計和es44ac是有很差距的。

DSC_2252_2561


下、左一:這是鐵支路出品的EMU700,這是2016年左右買的。動力不錯,運轉性能也算不錯。但是仍然有一些小小的問題,像是組裝有一些公差,造成可能出軌。不過,我已經修正好了。

左二、DR3100,也同樣是鐵支路出品的, 可能是在2016年買的,它相較鐵支路出品的EMU700、TEMU1000、TEMU2000相比,又是比較成熟的產品了。但是還會有一些小問題。像是跟emu700一樣,會有排障器會卡到軌道之類的問題。還有就是有一、二組輪子寬度不太正常。這些都要經過調整,調整後就運作正常了。

左三、這也是鐵支路出品的R100,藍色的。  是新版的馬達,整個行走性能算是不錯。這是這一些車子比較晚買的。只是目前忘了什麼時候買的了。

右二、是也是鐵支路出品的普悠瑪號,2015年6月買的,也跟另外一組太魯閣一樣,有一些問題。但大致上,在一般平順的場景跑起來算不錯的了。

右一:這是鐵支路出品的太魯閣號,我2015年2月買的,買這組之前,我買鐵支路的列車組,就只有EMU100而已。而EMU100型的模型,真的可以說是時代的眼淚,而這一款算是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又不得不說。我也花了不少精神在這列車上面,特別是在我的上一代場景,彎道、爬坡都不少的情況下,還真的很容易出軌,然後因為也有加裝室內燈,所以吃電比較多才能跟其它列車跑的速度差不多。

 最後,還有其它的車頭,之後有空再介紹。DSC_2242_2573


 


星期一, 3月 21, 2022

20220319-模型火車

DSC_1968_7624


這篇寫的是有關火車模型的東西。目前整個場景的進度路線,已經完成九成,再接著就是處理布置,如假山、草皮之類的。不過,我的場景主要是能跑車,至於景色就是其它了!


上:這是三鶯重工出品的DRC1000型的列車,這種車最好的好處是:單一車廂就可以運轉,整個入門門檻比較低。目前已經把氣軔還有天線裝好了!這部車的運轉狀況良好,行走性能良好。


下:這是與單節小車站,很適合DRC1000停靠。


DSC_1963_7620


下:這是UP的車子,都是DD40ax,都是bachmann生產,上面這一部是HO規的。HO的就是好,主要就是沉甸甸的。就算是不用輪子上面不用膠圈,也是可以跑。只是它的轉彎半徑又更大,想要有更好的場景布置,就是要空間。當然,價格有的也是比較貴。至於bachmann出的DD40AX,算是不錯的車子了。有二個馬達,二個四軸轉向架,也是輪子不用膠圈就可以牽引很長的列車。不過,現在Bachmann的網站,DD40ax已經沒有出現在bachmann的網路商店了!應該是停產了?


DSC_4067_7621


下、這二部都是kato出品的車頭是GE的車頭,上面是HO規的GE C44-9W,下面是N規的 Evolution Series的車子。同樣是的輪子不用膠圈就有很強大的牽引力。這就是車頭重的好處。少了膠圈,就是少了一個可能故障的重大原因。


DSC_4066_7619


 


星期五, 3月 18, 2022

場景心得之二--出軌的原因(一)

DSC_4034_2045


這次來貼blog的主要是分享最近遇到的幾個出軌原因,當然,出軌原因很多,其實要做分類的話,也可以分成好幾類。不過,這得好好整理才有辦法貼出來。這次就把昨天有拍到照片的部份拿出來分享。


上:上圖這是一個平交道,接在kato的Y型道岔旁(kato 20-222)曲率半徑481MM,左右各開15度。這個道岔我是用在三角線上面。三角線的三個角各一個。基本上這樣子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本意就是讓列車要進入道岔之前,如果真的有出軌也剛好可以用平交道有的復軌功能,讓出軌的列車復軌後進入三角線就可以車輪可以跳回軌道上面。


裝好後,測試了幾次,正常沒有問題,軌面也接的正常,軌道面也在同一個平面,大致上都OK,可是,在拍下這張照片之後,我用DD40ax牽引kato生產的UP Excursion Train,結果火車頭過後,車廂就去撞平交道桿子的基座。所以,只好再把它往左移124mm。這樣子就一切順利了。


上面總結:列車的淨空要夠。真實軌距是1067cm的列車模型可能可以通過,但是原本1435cm的標準軌列車模型可能就沒有辦法通過了。


下:下圖和下下圖又是一個不一樣的問題。先說明一下,這個問題不常出現。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狀況出現。 另外,圖中編號18號的道岔道。是接三角線的Y型道岔。當列車由Y型道岔的左下會入,再接18號道岔時,18號道岔在反位的時候,就列車就會出軌,而這個列車目前也只有鐵支路的DR3100的第二列會出。出軌的原因是第一列車的第一個轉向架進入的時候,第一個輪子的輪緣就是會去卡住道岔的尖軌。


然後怎麼試,就怎麼去卡。當然個問題早在上一代的場景就出現了。解決的方案很簡單。就是在接近道岔尖軌處,設個護軌,讓轉向架的輪子可以導向轉轍器。這樣子就自然可以很順的通過。分析原因,可能是進入18號之前的直線段不夠長,轉向架還沒有導正,就會輪緣直接撞上尖軌,導至出軌。


第20號轉轍器,其本上是不用再裝這個護軌。不過,仔細的看,它接前面18號轉轍器時並沒有很正,有點小小的角度,所有時候也會出軌。也是裝這個護軌就解決了。至於20號轉轍器後面接的21號、再後面的22號,到24號,因為接的還算有正,所以就沒有用這個護軌了。


至然這個護軌,就是三鶯重工的網站購買的東西。一個不便宜,但是的,如果沒有用,就得自己DIY,或是被kato的道岔氣死。網頁可以參考:這裡


這裡要補充一下。貼完的時候,不可以比軌道還高,以免列車撞到、卡到,又會出軌。


DSC_4033_2044


 


DSC_1956_2035


星期二, 3月 15, 2022

場景心得之一

材質:


我主要是使用珍珠板當做底材,來架高、加厚。珍珠板是比較適合來加工,但是就沒有像木材的強度那樣,不過,這是有辦法克服的。珍珠板好好加工,也是可以當作大跨距的橋樑,向之前上一個場影,我就用10mm厚的珍珠板做了一個斜張橋。與大跨距拱橋。


DSC_3337_112


不過,不論是珍珠板或木板,它的面積總是有限的,在接縫處特別要注意。因為珍珠板可能有繞曲的情況,可能造成接縫處的高低落差,會嚴重影響火車模型運行。



坡度:


整個場景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是規畫坡度。火車坡度變化太大,會爬不出去,變化小。就變的比較無趣。同時如果是立體交叉的話,會淨空不足,那如果又在彎道爬坡,那又是一件麻煩的事。


當然,基本上,模型火車的運轉,就跟真的火車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在曲線的時候外軌要比較高。這時候,雙線部份,kato有出外軌超過的套件,可是,如果是單線,就只能自己來加外軌超高,我大部份都是使用kato的包裝厚紙板來當作超過施作。把厚紙墊在曲線路線的外側基本上就沒有問題的。只是仍然要考慮直線和曲線的接合處的的外軌超過的變化率。 正常火車軌道假設是半徑300公尺的曲線,仍然會有一小段介曲線,同樣的,爬坡路線同樣的,也需要介曲線。不過,這裡可能又得受限於套件及場地大小,總是必須有一些取捨。


另外,同樣的,也要考慮坡度折減率,簡單的說,原本爬坡上線是每公尺爬多高,那再考慮彎道後的爬坡率要減少。 只是如果用kato出的套件當然也是可以,只是會比較不順而已。 所以在電腦上規畫的時候,就得先算好坡度。當然實際施工的時候,我大約都是每248mm爬高3mm厚的珍珠板,對我來說,這樣子比較好施作,也比較好計算多少距離後,爬高多少高度,也就比較好留淨空。


曲率半徑:


目前我最小的半徑是R282,比這個小的情況下,會有像kato作的美式車輛沒有辦法過彎。另外,像是臺灣高鐵或是新幹線之類的列車。或是DD40AX比較長的列車,除了要考慮輪子過彎的最小半徑外,還要考慮過彎的時候,它的淨空是不是的夠。向如果在R481的彎道後,接上kato平交道的套件,列車可能會撞到的平交道的桿子。這個在接軌的時候要考慮一下。


 


 


 


 


星期一, 3月 14, 2022

2022年3月6日全線第一次接通後的試運轉


這個影片是從元旦之後,開始施工,經過了近二個多月的施工,總算是3月6日這一天全線接好,連通。


當然,這個時候仍然還在測式的階段,許多的問題仍然尚未解決,像是除了正線之外,其它股道也都還沒有通過測試。


不過,總是有很大的進展了!這次用kato作的UP 3535。跑完一圈大約三分14秒。當然如果沒有開這麼快,應該跑的時間會再多一點。


 


2022年的新場景

DSC_1057_1695


這篇是紀錄有關今年,民國111年,2022年開始的新場景。開始到搬到新家後,想弄個房間,來舖火車模型,這個計畫,從去年7月開始丈量,構思,但是一直放著不動,本來我想用現成的桌子來架,但是到元旦前購入角鋼開始施工,這個角鋼架高70公分,分二層。以70公分高來說,是比較可以看到整個場景。但是,再分成二層來看,就是下面二層的高度就顯的不太夠了。可能用90公分會比較好。


另外,最下面這層,我也放了一組HO scale的列車,一樣是kato的。這個改天來寫一篇介紹。


在設計這個場景的時候,我上網找了一個叫做AnyRail的軟體,網址:請參考https://www.anyrail.com/en。這個軟體可以免費使用,但是免費使用的軌道件數只能50個,很容易就超過,所以,我就去購買了使用的授權。


從下圖可以看到,下層還放著一些工具、還有其它有的沒有,當然,拍這張照片時候,已經是2月1日了。進度真的很慢。


這些軌道材料七、八成是原做在老家的軌道,也利用元旦其間把舊有軌道、道岔拆除,再搬過的。在拆的過程中,最麻煩的就是要把原本固定用的保麗龍膠給拆下,不過,整個過程,也是大部份都拆的順利。當然,這也是經過失敗後,才得到的一些小技巧。



DSC_1343_1769


下、這個場景,最主要是有設計一個三角線,這個三角線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讓整列的列車可以做調頭的動作。而我設計的路線也是每一圈都成一個8字型,讓每個次運轉一圈可以個正反的180度。這樣子車子輪子磨損也較平均。


另外,三角線的電路部份,要做一點小小的修正,如果直接的話,就會短路。因此三角線要能運作,必須配合左邊這個閘刀開關,特別是需要雙投閘刀開關來決定當由不同角來進入左邊第三角時來決定供電的方向。當然,這個三角線區也必須和其它地方做絕緣才行。之前用搖桿開關,但是耐用度不高,所以改這個閘刀開關應該比較好了!!這個可是可以承受20A,600W的呢!


DSC_1342_1768


 下面就是簡單的示意圖。



星期二, 12月 14, 2021

20211204-D5600生活照-自動聯結器入手

DSC_9756


這是12/4日拍的照片,上面東方模型代售,由小火車達人:游文進製作自動聯結器,這個東西我等了好久,可是不容易找到,Ebay也看了好久,就是沒有。這次難得的有機會入手,我不考慮太多,直接買了!不過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就必須等等看有沒有再製作囉!因此,這篇的重點就是上面買了自動聯結器,所以,這篇就列入火車模型。


下:經過省牧場平交道的北上電聯車。


DSC_9752


下、可愛的阿努比斯。


DSC_9761


星期五, 12月 10, 2021

連結器模型


這是12月初的時候,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團購這個定製的模型,我就跟著一起入手。


其實這個自動連結器我一直很想買。只是找不到那裡買,就連ebay之類的,也是不容易看到。


這個可是可以正常運作模型,真的很開心。


 


 


星期三, 12月 11, 2019

Kato usa vs TOMIX 7107 JR EH500

DSC_1890_10121


上:這是我第一款入手的Kato美規的火車,約2014年買的GE ES44AC。[更早的美軌車應該是DD40AX)算是目前最勞苦功高的火車頭了。總是用它來推清潔車使用。買來沒有多久,就因為路線不好,把前面的聯結器摔壞了。也沒有再去修理它。。這款車最大的特點是:第一:它的軸重大,第二、它的六軸都有動力,並且全部都是鋼輪。第二點很多N scale的模型都做不到。但是他的輪緣沒有很長,所以,部份彎路不是那麼好過。而且他的最小轉彎半徑也不小。至從線路開始擴展後,我主要就是用這輛車子當作試運的先頭車。


下:這是今年10月入手的TOMIX 7107 JR EH500型電氣車頭,雖然有雙車頭。但實際卻是只有一顆馬達,用傳動軸傳動的。


DSC_1889_10120


再補充一下:這是鐵支路生產的E200型電力機車。



DSC_1892_10122


下:再補貼一張,有九列列車排排站的照片。



DSC_2093_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