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31, 2011

AF DC-Nikkor 105mm f/2D 開箱



前一陣子,因為看到有人用這一隻鏡頭拍照,遠遠一看,就知道是用nikon 的dc鏡在拍的,深深的被毒到,再加上長久以來,一直想要買一支105mm的定焦鏡(雖然之前最想買的是Nikon AF Micro-Nikkor 105mm f/2.8D,但是因一直在二手市場上找不到想要的,最後也因為有200微而不再找這一支鏡頭) ,所以作了一下功課,目前有dc功能力(Defocus Image Control )有105mm  f/2 及135mm f2這二支,考慮一下價錢、重量還有當初想買買的焦段等因素,選擇了105mm,畢竟105mm的焦段是我比較常用到的焦段,也是比較適合在室內拍照的焦段(雖然我已經有了85mm f/1.4了,焦段有點近,不過還是差了20mm)。


下:標準的金色盒子,盒子不大,除了很明顯的nikon logo之外,也大大寫著不顯眼105的字體。




下:打開盒子之後,出現包護用的保麗龍和鏡頭本體,也有說明書、保證書等等。





下:給鏡頭本身來個特寫吧!...這個鏡頭蓋是現在標準的鏡頭蓋,印著壓花的鏡身。





下:這個鏡頭是有光圈環的,還有對焦距離視窗和景深表的,也是和小黑三一樣的m/a切換環。





下、拍攝的時候景光圈開太大了,但是還算是可以清楚的看到DC的控制環。基本上DC控制的時候,用多少光圈,就選選多少數質,F代表前景模糊、R代表背景模糊。如果光圈數質和DC數值不一樣,就會產生柔焦的效果,數值差異越大,就越柔。





下:口徑72mm,這個口徑和135mm dc一樣,不過,105mm的第一面鏡頭比135mm還裡面,整體重量和鏡片數也較輕、較少。135mm,815g;105mm 640g,是輕了不少。





下:最大圈為f2,最小光圈為f16,而且聽說以前的非D版的135mm dc是有兔耳的呢!不過,我一直沒有找到照片來證明。





下:這也是那個時期的鏡頭特色「鱷魚皮」的對焦環。我最喜歡這樣子的設計了!而且,他還有特別的銀環呢!





下:這顆鏡頭是有內建遮光罩的設計,而是他跟85mm f/1.4d 一樣是金屬遮光罩的設計。而且,他有壓花的設計呢!當然啦。在之前除了105微的nikon 105mm鏡頭裡像是nikon 105ai 和105ai-s也都是有設計內建遮光罩。我還真的蠻喜歡這樣子的設計。遮光罩裡是絨布的材質呢!而且,它還伸出來之後,還有特別的固定方法呢!




下:大大眼睛,略帶有綠色鍍膜。。





下:這顆鏡頭是金屬接環的,這個價位都是金屬接環的了吧!另外鏡尾有一片應該是平光是鏡片,應該是防止入塵用的。這也是標準的ai的F接環。而且在使用af對焦的時候,速度仍然算是頂快速的!





下:銀色環下有一行字「MADE IN JAPAN」,原來這顆鏡頭還是MIJ的哦!





下:當然啦!開箱的時候,一定要找一顆兄弟鏡或是姐妹鏡的來對比一下(先有135mm DC,後有105mm dc),因為我沒有135MM DC所以,我想了想,我找到這一顆180mm ais f/2.8這顆來比較一下(這顆是我弟的,不是我的),是不是整體的感覺很像呢?也都是內遮光罩和一樣材質的對焦環,還有一樣的銀環。


雖然一顆是ai-s的,而這顆是af-d。也有DC環的差異,但是,整體的感覺還是很類似。也都是非常有質感和表現很好的鏡頭,都是一代銘鏡。




最後,這105mm dc,有拍了一些照片,雖然還沒有能好好掌握dc的特性,但是,就光它本身的特質來說,已經是一顆很銳利和發色很漂亮的鏡頭了。不過,試拍的照片還不夠多,改天拍多一點的時候再放上來吧!



鏡頭結構(組/片)6/6
35mm(135)格式畫角23 度 20'
藝康DX格式畫角15 度 20'
最小光圈16
最近主體對焦距離0.9 米/3 呎
最大重現比率 [近攝設定]1/7.7
濾鏡接口大小72 毫米
直徑 x 長度 (由鏡頭接環起計)79 x 111 毫米
重量(大約)640 克

星期日, 1月 23, 2011

20110122虎尾、嘉義、民雄拍火車


這個星期六天氣不怎麼好,不過,難得有空,還是計畫去了雲嘉一帶,只是礙於時間,有些地方還是忍痛沒有去。


上:這一張在北門工廠這邊拍到單機運轉的DL-41。


下:因為我和我弟約好要斗六接他,所以等待的空檔之中,在斗六站隨處亂拍。這個斗六站站房也是新落成的跨站式車站。





下:在來就到了虎尾糖廠,糖廠的站場裡的小火車,正在努力的移倉。


 





下:在虎尾鎮上的糖廠鐵路,只是一直等不到火車從糖廠出發。





下:最後來到郊外,終於等到一列回廠的重車了。這幾年都要來看看這條全臺僅限還在載原料的糖廠小火車。





下:在油菜花田裡拍照的二個人。





下:因為早上只有一趟的車,等到中午之後,就到土庫的阿海師鴨肉麵線(地點可參考這張照片的gps位置,在picsas裡有)





下:這就是鴨肉麵線。





下:鴨肝。





下:一大盤鴨肝。





下:接著之後,在土庫用完餐之後,接著到來了嘉義市的阿里山北門機廠,裡面有一些變化了。這是舊的阿里山買的德國O&K牌火車。





下:這是最迷人的shay火車。





下:綠意盎然的火車。





下:DL-47牽引著往嘉義的列車。





下:亂拍的重錘式轉轍器。





下:阿里山的北門車站往西面望過去,那個是林森路的超大平交道。





下:竹崎站等待出發的火車。





下:這蠻有趣的,糖鐵和臺鐵是用「鳴」,阿里山的用「按」。





下:出發,回嘉義囉!衷心的期待,阿里山的火車,可以再次在登山本線上跑來跑去!





下:晚上我弟說要去民雄吃鴨肉,這家我記得好像是「正宗民雄鴨肉亭」。這是米血。





下:這是主角,超大盤的鴨肉。吃到撐呀!不過還蠻好吃的。





下:這是新建成的民雄車站。





下:車站附近的小黃。





回程的路上,我就從民雄火車站開往臺一線,之後,延著臺一線,慢慢開回大甲,對我來說,也算是一件創舉。


這次行程還拍了一些其它的照片,可以參考相簿。








星期三, 1月 19, 2011

準備考試去!

最近才受完訓,才結束一段讀書、考試的生活,也準備在農曆過年之後,展開新的生活和工作,這個星期算是給自己短暫的休息一下!也開始看要去學校所需要準備的課本。


沒想到,前二天,遇到同事有報名的技術士的考試(丙級的而已啦!),看了一下,報名費沒有多少錢,還有伴一起考,剛就乾脆趕快去買簡章來去報名好了,而且這段時間可以互相監督、鼓勵認真用功!於是乎今天完成了繳費報名。


ya!真的!又完成了之前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了!雖然報名後資格審核的結果還不知道如何,但是至少對我來說,又踏出了另一步!....加油囉!...希望能順利的讓我去考試,也讓我可以順利的考上!


星期日, 1月 16, 2011

20110115高雄港站的協會年會


上:這是停靠在高雄港的船,後面是高大的八五大樓。


這個星期六,因為鐵道文化協會要在高雄開年會,考量多種原因,特別是沒有搭過高鐵台中以南的路段,所以,選擇搭高鐵南下。


下:高鐵列車。不過,我不是搭這一列車南下。





下:在等車的時候,順便拍南下通過筏子溪橋的自強號。





下:高鐵月臺上,突然飛過來的一隻可愛小鳥,可是我不知道他是那一種鳥。





下:高鐵火車出了長長的八掛山隧道後,看到彰化地區的平原和藍天。





下:右側為臺鐵的沙崙線鐵路。是民國100年1月2日正式通車的!遠方其實正有一列電聯車準備進站。





下:高雄港站的標語。安全弟一,只是再也沒有火車開進來了!而今天的年會就是在高雄港站的辦公室裡面召開的!





下:高雄港站的站場。





下:這是我們搭去遊港區的小船,在開完年會後,我們搭船去遊港區,其實真的透過港區要介紹之後,就會漸漸的瞭解,整個臨港線的未落了的原因!





下。前面是海巡署的警艇,後面是幸福水泥的儲槽。





下:遇到遠方來的異鄉客,管它認不認識,跟他們揮揮手!





下。港區在正裝載貨櫃的船。





下:長榮的大型貨輪。真的很大!





下。夕陽西下的第二港口的塔臺。





下:等待大船入港的起重機。





下。夕陽西下的高雄港,面方為旗津。





下:結束協會的行程之後,從西子灣站搭高雄捷運的火車到去左營新站轉乖臺鐵的電聯車到中州,這時候還沒有其它人上車。





下:正在等車中所拍下來的新左營電臺,原本的左營站已經變成通勤站了!...





下。列車到了臺鐵沙崙站了!原本這附近還有一個糖鐵沙崙站呢! ....





下:沙崙站上的一個有趣的裝置藝術。從鏡子面可以將地面上變型的鶴看成正常的鶴。





下:臺鐵的車站與高鐵的車站透過天橋相通。





下:沙崙站的招牌。





下:從高鐵月臺上看到沙崙站的站房。





一整天下來,就結束了高雄一天的行程。隔一陣子,真的南部的鐵道情況真的變化了不少!


下:其它照片還有不少,就放在相簿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