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28, 2019

20190726參訪臺鐵中壢票務中心

DSC_8807_2012


今天有機會藉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舉辦的活動:來到中壢參觀臺鐵的中壢票務中心。這個地方是臺鐵印製名片式車票的地方。不過,從售票改由電腦化之後,這裡印製量與重要性就整個大幅降低了!但是就文化、歷史角度來,卻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重要。


臺鐵的票務中心,原本是在臺北的塔城街,後來搬遷到現在的中壢火車附近,中壢這裡原本是由鐵路宿舍改裝成印制車票中心。在臺鐵售票系統逐步改成電腦化之後,印製量也從最量每天印50幾萬張車票,到現在一年只有60幾萬張。少了許多。


不過,這個車票的印製除了是代表鐵路進步的歷史之外,更是保留原本活字印刷活歷史。現在電腦排板、多色套印,讓整個印刷過程更方便,而成本更是大幅的下降。不只在車票印製漸漸不使用活字印刷之外,連帶市面上也找幾乎找不到還有活字印刷的工廠了。


臺鐵的票務中心目前仍然保有用活字印刷車票的功能,而這裡會印製車票的老師傅也仍舊在傳承。就算現在量已經很少了。但應該可以算是臺灣活字印刷量最大的地方吧!!?而且,更可能可以算是全世界仍用正體中文活字印刷最大的地方了吧!!?


所以,說真的,臺鐵和文化部,應該除了保留臺鐵票務中心的印刷車票功能之外,也許還可以開發轉型成觀光工廠。畢竟這是很難得的文化財產。


下:這是之前拍的。自已種的睡蓮。


DSC_8711_1943


下、傳說中的阿努比斯。


DSC_8718_1945


下、這天出發北上中壢。遇到南下的白沙屯媽祖。


DSC_8728_1950


下、大甲站的木造月臺遮雨棚。


DSC_8735_1956


下、目前仍然流產的跨站天橋。


DSC_8736_1957


下、老師傅,只要談到專業,整個人就生龍活虎起來。


DSC_8795_2002


下、結束後,回到中壢火車站等車。後站目前配合鐵路地下化,已經開始斷軌施工了。


DSC_8828_2029


下、就是這臺機器。在打印車票。不過,整個車票的印製要先由對開的紙,印上底紋(之前還有防偽紋),再裁切成長票或短票,再到這裡印站別、售價。


DSC_8814_2018


下、中壢站的工程車。


DSC_8833_2033


下、中壢站一景。


DSC_8839_2039


下、汽車月台。


DSC_8837_2037


下、中壢。


DSC_8836_2036


下、我搭這列莒光號列車的牽引車頭。最近比較常搭火車,其實莒光號就算是舊車廂,也蠻好搭的。只是夏天我太會流汗,還有睡著會吵到其乘客,會不太好意思。


DSC_8844_2042


下、這個就印刷的板。以前字體用壞了,臺鐵會自己鑄字,但是現在因為量少了。鑄字改向日星鑄字行購買。這個活字板真的有一種令人著迷的魔力。


20190726參訪臺鐵中壢票務中心


下、搭火後到大甲站。很少拍大甲站的夜景。之前拍的都是站前廣場還沒有改建之前的照片。


DSC_8845_2043


 


下:網路相簿。



20190726參訪臺鐵中壢票務中心


 下:放上介紹票務中心有關的新聞。



20190715-新營糖廠之旅

DSC_8571_9604


前一天才從花東回大甲,今天又跑到新營來參加參訪活動。這次主要行程還是從糖廠新營站往八老爺車站往返。順便參觀糖廠遣留下的一些設施。不過,整天下來,我覺得,如果非假日有空,找個十幾個朋友,一起來包個車,來一趟五分車之旅。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上:這次是在火車站前集合。不過,這次我是開我的鯊鯊下去的。


上:糖廠的新營車站。這裡其實離臺鐵新營火車站沒有多遠。也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這裡。可惜大部份的人都不太清楚。這裡是個小巧可愛的火車站。雖然小巧可愛,但是這也曾經整個業務量不比臺鐵新營站少的地方。照片中是空車從新營中興站過來的。


DSC_8578_9609


下、難得的調車。這說明了這裡的機迴線還是可能用。


DSC_8589_9617


下、德馬調車。


DSC_8604_9631


下、在廠前站停留,難得可以參觀上面的調度室。這裡曾經會有許多南來北往的列車。這也是南北平行預備線的中的大站。


DSC_8633_9654


下、電氣路牌。


DSC_8655_9674


下、新營有自動氣動轉轍器。這裡是控制面板。


DSC_8641_9660


下、往岸內、鹽水方向。這個路線仍然保存的非常好。可惜,一個停工的命令,整個糖廠停工了。鐵道運輸也停了。只留下許多舊線跡。讓人不免對於往日的盛況唏噓。


DSC_8650_9669


下、果後毅旗站。我們在這裡聽吳主任的解說三軌道岔。


DSC_8658_9677


下、一行人來到八老爺。這個站可是新營糖廠停駛後,重新蓋起來的站。這是一個不錯的模式。利用小火車,串起帶狀的遊憩地點。


DSC_8673_9691


下、順風牌。這也是臺糖以前的改裝火車。從原本汽油當燃料到酒精、柴油。


DSC_8682_9699


下、新營二工廠合併紀念碑。


DSC_8693_9709


下、原本的辦公室。現在這辦公室已經獲得經費整修了。


DSC_8703_9715


下、網路相簿。



20190715-新營糖廠之旅


20190714-花東環島搭仲夏寶島號追蒸氣火車CT-273之旅

DSC_8366_9484


這次很難得安排好行程,去花東,而且還算是追火車之旅。當然,這次去的主要目的就是拍蒸氣火車,而這部蒸氣火車就是很久、很久沒有見到的CT273了。CT273停駛之後,是放在苗栗,後來送到花壇的彰化民俗村去。在民俗村結束營運後,臺鐵把它要回來。要回來後,就暫時放在彰化扇型車庫。接著回北廠修理。在這次去花東之前,只有在彰化扇型車庫看過 還有一次在北廠參觀的時候,遠遠的看到。雖然這部車的照片早在二十多年前,一部資深的鐵道迷賴德湘給過我他拍的照片,但是我卻機乎沒能遇到它。在2014年鐵路節的時候,這部CT273復駛,但是那次我也沒有能去遇到。沒想到,CDT273竟然改駐防在花蓮,又是更難遇到。所以,這次仲夏寶島號有開行CT273,就行程安排一下,跑來搭乘這次的郵輪式列車:仲夏寶島號。


這次的行程大概有下圖來說明一下,大概就是從大甲搭區間車到新烏日換高鐵,再到新左營搭DMU自強號經南迴再玉里。第二天再從玉里搭仲夏寶島號到臺東,再從臺東搭車回玉里。第二天,從玉里搭莒光號經北迴回大甲。這三天的時間,幾乎都是在搭火車。反正這次就是搭火車、拍火車的行程。

下、從大甲出發。當然,這列車不是我們搭的車子,而是順便拍的。


 


 


DSC_8259_9414


下、這是我們搭的電聯車,經成追到往新烏日的。


DSC_8268_9421


下、到了新烏日,到的時候剛好遇到臺中捷運的綠色毛毛蟲。


DSC_8274_9424


下、南下的高鐵火車。


DSC_8289_9434


下、到新左營後,這列DR3000型的列車,剛好沒有特別去拍。下車後,已經到了玉里了!


DSC_8294_9439


下、仙草奶凍。八點多,玉里街上已經不沒有多少人了。還好還有部份的店家還沒有打烊。這家算是有名的!


DSC_8302_9443


下、第二天往火車,遇到牆上種植的許多有趣的植物。很漂亮、讓整個街頭多了許多綠意和生命。


DSC_8306_9446


下、玉里火車站。這個車站都是在103年起花東車站改建期間修改的。不過,我對它之前沒有什麼印象了。到是站後比較有印象,因為之前來過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看這裡停了不少的DR2700型和交會列車。


DSC_8307_9447


下、和熊讚合影。


DSC_8312_9450


下、終於讓我看到CDT273了。不過這次算有點可惜。沒有能看到運轉、起動的汽缸、活塞聲音。


DSC_8319_9455


下、與南下普悠瑪合影。


DSC_8365_9483


下、這是在富里拍的,R189,擔任這次輔助機車的角色。


DSC_8385_9496


下、修復後的煤水車也是有改過。


DSC_8396_9506


下、在富里與DR3000型相遇,這列車是我前一天從新左營往玉里所搭的車子。


DSC_8404_9513


下、到池上之後,去出車站,遇到這個神奇的裝置藝術。遠遠看,只是的一顆球。


DSC_8411_9519


下、再近一點,會發現這由許多破玻璃瓶所組合的。



DSC_8414_9522


下、從瓶底往裡一看 會發現有趣圖案,原來這個球是空心的哦!


DSC_8416_9523


下、池上的"讀要"


DSC_8418_9525


下、富里所拍的工程車。


DSC_8428_9533


下、到山里拍照。山里的第二月台還是之前的那樣遮雨棚,不過,現在幾乎所有的列車都在第二月台上下車。


DSC_8452_9546


第二天,我們到玉里候車,準備搭車回大甲。買了當地名產、羊羹、也吃了最有名的橋頭臭頭腐。等車的時候,遇到南下2次的郵輪列車。1次與2次這二次是有HelloKitty的郵輪式列車。這二班車都是從臺北發車,到臺北,整個環島一圈。改天想不開,再來搭這列車。


DSC_8527_9586


下、653次,從臺東到彰化。我自從玉里搭到大甲,包含誤點算進來。大約快九個小時。還真的蠻久的。


DSC_8552_9600


下、653次的本務機車E208


DSC_8568_9602


下、網路相簿。


20190714-花東環島搭仲夏寶島號追蒸氣火車CT-273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