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撿到一個金色的盒子,上面有NIKON的字樣,也有24-70的字樣,就像上面那張照片一樣。
下:盒子的內容打開後,有一支鏡頭,一個說明書,還有一個鏡頭包。
下、近拍,有手動/自動對焦的切換。還有一個VR模型的切換,可以切OFF/NORMAL/ACTIVE,三種模式。其它的還可以看到金圈、金字等等。
下、大眼睛。
下、鏡尾,這個鏡尾已經沒有對焦用的傳動軸,也沒有的光圈撥桿。這是電磁光圈。這也是我目前第三顆電磁光圈的鏡頭,之前是一顆移軸鏡和200-500這二顆。
下、後面的是現役的24-70。前面是第二代。
下、金字招牌。這裡多了VR,也從G換成E。
下、切換鍵。
下、下面可以看到寫著這顆鏡頭有:奈米鍍膜、超音波馬達、防手振、ED鏡片、非球面鏡片,還有是82MM的口徑,當然還有說明了它是日本製造。
下、最近對焦:0.38M,跟上一代一樣。
下、左邊是二代,右邊是一代。結果舊的比較長了一點點。
下、跟上一代一樣,有按鍵按了才可以轉動,轉到定點就會鎖住。
下、和遮光罩合體。
下、新、舊都是遮光罩合體後的對比。
下、接上我的D6後的照片。
這顆鏡頭在2015年已經發表了,事隔多年後,因為我的第一代24-70已經使用多年,也修理過一次,所以趁這第二代的鏡頭也快要不賣的情況下,趕緊入手一支。(這時在NIKON TAIWAN的網站這顆鏡頭已經售完了)
回想起來,我第一代的24-70也剛好是2015年入手的。不過,現在下一代的24-7就已經不適用於我這一部相機,它是z鏡,NIKON在2020年推出最後一部數位單眼反光式相機,應該也不會再推新的單眼了,而F接環的鏡頭現在也漸漸減少,Z鏡現在大部份的鏡頭都已經推出了,可說NIKON的相機已經換了世代。
雖然我花在相機上面的錢不少,但是依照我換代的速度總是會比NIKON的產品推出的速度還晚上六、七年以上來看,新的無反還得等好一陣子才會出現在我的防潮箱裡面。
下、附上官網找的規格表。。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規格表
|
模型 |
尼康F卡口CPU內置E型光圈,AF-S鏡頭 |
|
焦距 |
24毫米 - 70毫米 |
|
最大光圈比 |
1:2.8 |
|
鏡頭配置 |
16組20件(2個ED鏡片,1個非球面鏡片,3個非球面鏡片,1個高折射率鏡片,帶奈米結晶塗層,帶氟塗層) |
|
視角 |
84° - 34°20'(FX格式數碼單反相機) |
|
焦距刻度 |
24,28,35,50,70毫米 |
|
拍攝距離信息 |
可以將拍攝距離信息輸出到相機 |
|
縮放 |
旋轉式帶變焦環 |
|
調焦 |
IF(尼康內部對焦)方式,使用超聲波馬達自動對焦,可以手動對焦 |
|
圖像穩定 |
通過音圈電機(VCM)的鏡頭移位方法 |
|
拍攝距離刻度 |
∞~0.38米 |
|
最短的拍攝距離 |
0.41米(焦距24毫米,28毫米,70毫米),0.38米(焦距35毫米 - 50毫米) |
|
最大拍攝倍率 |
0.28倍 |
|
光圈葉片數量 |
9片(圓型光圈孔) |
|
光圈規格 |
帶電磁葉片的自動光圈 |
|
最大光圈 |
f / 2.8 |
|
最小光圈 |
f / 22 |
|
測光方式 |
光圈開放式測光 |
|
附件大小(濾鏡大小) |
82毫米(P = 0.75毫米) |
|
安裝轉接環FT 1符合性 |
AF驅動器可能 |
|
體積 |
大約88.0毫米(最大直徑)x 154.5毫米(從鏡頭座參考表面到鏡頭尖端) |
|
重量 |
大約1070克 |
|
附件 |
·82mm彈簧式鏡頭蓋LC-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