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這張照片,拍起來感覺還真的不錯!...當然啦!感覺好是有許多原因的,首先,我是用Nikon af micro 60mm f2.8 d來拍的,配上sb-800的跳燈還有一支檯燈來打燈。
這張照片裡的主角,從照片裡隱可以看到它的最大光圈數直1.4,另外,還有橘紅色的最小光圈值:16,配上有兔耳的光圈值連動,對焦距離表、景深表等等....如果厲害的話,應該就可以猜出今天照片裡的主角,也就是今天這篇敗家文的主角:Ai Nikkor 50mm f/1.4s。
從十多年前開始用Nikon FM2之後,從來沒有真正的擁有過Nikon 的ai-s鏡頭,唯一的nikon手動鏡就只有磨過屁股的 K版Non-ai 50mm f2。因為這一顆MF 鏡還有新品在賣,經過比較,這顆的畫質、發色比同樣還有新品的ai 50mm f1.2稍好,價格也稍好。而我為了補足缺少的定焦鏡,於是考慮入手這一顆,而非AF-D的版本!
下:簡單金色的外盒,有一個超大的「F」,述說著它是F接環!這個年代的盒子雖然一樣是金色的設計,但和後期的盒子卻又略為不同。
下:打開盒子後出現說明書、保證書、鏡頭本體...等等.... 沒錯,盒、單和配件都齊全,因為這是新品。
這一顆鏡頭ai-s版,如果要算設計出廠的年份來說(不含ai版本和之前的更早版本)是從1981年開始的生產,後來到後2006年之後,又重新生產。而我這一顆依序號比對後,為2006年之後生產的鏡頭。
下:把鏡頭拿起來拍照的照片,下面鏡後蓋是用白色的蓋子,然後鏡頭蓋也是用現在新式的鏡頭蓋。
下:換個角度拍一下,這個年代的MF鏡的對焦環是我最喜歡的設計,不會像現在一些鏡頭,會有對焦環的橡皮變長、變大的情況,而且手感也很好。便於手動對焦。
下、光圈全開,通透的鏡片,非常漂亮!
下:來一下近一點的特寫。
下:一樣近一點特寫。
下:這顆鏡頭配上nikon fm2,剛好是絕配,非常的搭,這顆鏡頭因為有兔耳,可以接上早期像Nikon F或F2的Non-ai測光,當然啦!最新的d200以上等級相機,有光圈偶合連桿的也可以測光。
下:我的Nikon 50mm 三兄弟, 從左邊開始:af 50mm F1.8 D,中間的是ai-s 50mm f1.4,最右邊是K版的non-ai的50mm F2,大約是1976~1976年出產的,跟我同年次的 ....嘿嘿!
下:正面的照片比較!同樣都是用52mm的濾鏡,而且可以清楚的比較出,那一個鏡頭的第一片鏡片比較深。免耳的型式K版的和ai-s版本有什麼不一樣。
這顆鏡頭只要是F接環都可以接上拍照,如果有光圈偶合桿的相機,更可以接上後,使用相機的機身測光,更早的相機還可以用兔耳(正確名稱忘了)的連動來測光(不過,那個年代的相機測光表應該大部份都不行了吧!?),而像D200等級以上及之後的單眼數位相機搭配偶合桿來測光拍照,甚至透過相機的設定來達成矩陣測光,同時還會把鏡頭資訊寫入exif 裡。
也就是因為現在d700對於Ai老鏡的支援提高了,所以現在使用mf手動鏡更為方便!
下:下面的照片是搭配D700及機頂閃燈來拍的,這顆鏡頭的畫質算不錯的啦!...價格其實也算是非常的平易近人(相對於某些G鏡)。
下:條件同上面。
下:來個漂亮的特寫! ....MF鏡頭用這些彩色數字標示,讓整體的感覺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