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日誌裡有提到,部份車子有膠圈年久,斷了,掉了的情況。於是我上網買了一些膠圈回來更換。其實這是我第一次買膠圈回來更換。因為沒有做過,總是要來試試才行。不然車子一直放著故障待
修也不是辦法。於是就去買膠圈。網路上有賣膠圈的賣場其實不多,這裡要感謝『M.J.鐵道模型』,讓我買到kato的9mm膠圈。雖然,7mm、4mm的這二種目前缺貨,所以另外一部拆了一半的kato生產的D51還是沒有辦法更換膠圈。
我用游標卡尺量了一下,再比對一下車子實際的輪徑,大約是8mm的輪徑,用7mm的膠圈。
所以,我就拿這次有到貨的9mm膠圈,去把tomix C57缺少的膠圈做更換。這次更換過程,沒有拍什麼照片,不過,重點是:要把底部螺絲拆除,再把連桿固定到動輪插銷給拔出來。最可怕,也最麻煩的,就是要把插銷給拔出來的那個動作,這個東西飛不見了,可能就GG了!所以,拔的時候,力道要抓好,同時,也要用另一隻手護住,不要讓它有機會飛走,當然,這時候是需要模型機夾具把車子固定。
最後,裝回去的時候,就是要特別注意,它的連桿和動輪是否有對齊,如果沒有對好,可能會車子沒有辦法轉動,我之前的一部tomix出的湯馬仕小火車,目前就是因為還沒有對的很好,行走起來不太正常。所以,有一個小方法,就是由的最接近馬達齒輪的那個動輪先放,接下來後放的再來對齊,會比較好施做。再把插銷插回去的過程,可以先用比較細的如針,把洞對齊之後,再來插會好一點。
不管如何,就是很傷眼力的工作。
另外,這部tomix出的c57, 它實際上有牽引力的動輪,就只有最前面的二對大動輪,第三對動輪就沒有膠圈。也沒有齒輪傳到第三對動輪。而最前面的二對大動輪,都是裝有膠圈的,換句話說,電力是靠水櫃車來引電給馬達來做運輔的,這點還蠻特別。
另外,這部kato出的844,我也是用9mm的膠圈來補它後來缺少的膠圈。補好後,也是運轉正常,但是,運轉的情況,還是老樣子,對於彎道仍然會有許多的問題。像是容易出軌之類的。另外,這部車也只有一對動輪,而這對是有裝有膠圈的動輪,其它的就沒有齒輪的傳動。
下:這張照片,看起來就是一個簡單的彎道,爬坡、立體交叉。但是對我來說,可是吃足了苦頭。一般來做路線規畫的時候,其實最好是避免爬坡+彎道,特別是避免爬坡+彎道再加立體交叉。原因是因為彎道+爬坡的時候,除了這樣會大大減少牽引的重量外,也更會造成一些出軌的因素。拿一段kato出的彎軌,未端架高一點,自然就會發現,外側的軌道不是每一處的超高(外側相對於內側),解決的方法,就是自行調整超過,調整的不平均,就會造成的容易出軌。再如果二條彎軌的相接處,它斜率、超過都不太一樣,那就出軌的機率就更大。
而下面這個剛好在立體交叉下面相接處,就是出現了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問題。而這個相接點又出現在不方便用水平儀,也不方便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地方,所以也不好調整,所以,從3月8日開始全線通車後,斷斷續續,至少做了四、五次改善,總是有一些車子會或是一些特別狀況的會在這裡出軌。最後,在的前幾天的再次修改後,目前試過幾次車,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另外,在處理種地方,除了小小的水平儀、手機裡水平儀app之外,或是眼睛看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用手指頭去感受,延著軌道滑動一下,相接點的二邊有高低、坡度不同,多少是可以感覺的出來的。對我來說,食指的感受能力遠遠大於其它指頭。
另外,外側軌道超高,我儘量跟kato出的雙線彎軌差不多,而我軌道超高的做法,從照片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就是在外側墊上厚紙板,而這個厚紙板就是kato的包裝的紙板。等路線確定好,沒有問題,再用保麗龍膠固定。因為用保麗龍膠,要拆的時候,就必須用電子尖嘴鉗把膠夾起來,再重新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