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週,開始固定時間跑步,運動,算來之前有一長大段時間沒有固定好好的跑步,健身,現在能重新開始,真的感到非常開心。
不過,重新開始可是非常的不容易呀!體力真和之前好的時候差非常多,這點可以從最近年度健康檢查的結果報告上可以得知....這份報告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珍惜現在的時間,好好的利用,把運動養成習慣...加油...
能藉由這個網站,跟大家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2023年4月6日,xuite宣布blog準備關閉之後,我就會開始把資料搬到這裡。並且從這裡開始寫我的blog. 經常拍一些鐵道與火車主題,也分享一些生活上的照片,偶爾會有攝影器材心得分享
最近這幾週,開始固定時間跑步,運動,算來之前有一長大段時間沒有固定好好的跑步,健身,現在能重新開始,真的感到非常開心。
不過,重新開始可是非常的不容易呀!體力真和之前好的時候差非常多,這點可以從最近年度健康檢查的結果報告上可以得知....這份報告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珍惜現在的時間,好好的利用,把運動養成習慣...加油...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100_RDP_1#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100_RDP3_2#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E2_E100VS#
上面是最近拍的正片的相片聯結:
最近又去台中的金霏林洗了三捲正片,一是柯達的E100VS,是用nikon fe2拍的,另外2捲是用 fuji的RDP3加上nikon f100拍的,經過掃之後,感覺仍然像直接看正片般的感動和立體,不過,這些用機器掃的照片還是可以看出柯達E100vs和富士rdp3的差別,最上面那一張是柯達e100vs拍的,有高度的對比和豔麗,下面這張就是用富士rdp3拍的,感覺對於綠色的表現自然多了,不過,應該好好的考慮一下,不要把日期印上去才是,只是,....到時候可能有一點麻煩吧!?
下:下面這一張是用fe2加上nikon 85mm 1.4拍的,很明顯的,表現出來這支鏡頭的特色,不過,可惜,這張的構圖不是很好。
下:下面這張照片是參加迴瀾之星活動拍攝的,花蓮港站後方可以清楚的看到方遠的山峰,一層層的。
下:下面這張是在龍港與後龍間龍港溪邊拍的,是用f100加上nikon 17-35mm,在17端拍的,扣除顏色因為機器掃的還不夠正確外,我蠻喜歡這樣子的大景,這次報後龍拍照的其它數位相機撤的這裡20090905往後龍拍火車, 歡迎大家去看看,感覺真的差別很大。
下:下面是同樣的地方,有推拉式自強號經過的樣子,太陽已經被山擋到囉!....
這是用f100拍的,劉宏正認真的拍照中!...
仍然寶刀未老的R24,在後龍站南...用f100加上nikon 80-400拍的。
下:下面是大甲溪隧道南邊拍的emu300型自強號
上面這張照片比較一下,之前拍的用nikon fm2拍的,橫式構圖:
看了這些照片,,還是歡迎到下面的聯結參觀全部的相簿,你的參歡指教是我進步的動力!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100_RDP_1#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100_RDP3_2#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4_FE2_E100VS#
今天要介紹的一台相機不再是一部nikon的相機了,也許大家會突然覺得很奇快,我不是都一直用nikon的系統嗎?怎麼會介紹這一部Minolta的相機呢?
其實這是我自己買的第一單眼相機,當時大約是85年2月10日左右在台中的藝康買的,當時的價格大約是在1萬5仟元左右,詳細的價格已經忘記了!畢竟已經有一點久了,那時候的藝康還在已經不存在的來來百貨對面,沒想到,現在Minolta也消失了,先和konica合併,現在又和被sony給買走,不過,現在仍在Sony的機身上延續著當年Minolta上"阿發"接環,所以,這顆當初的35-70mm的kit鏡,直接接到sony的Dslr一樣可以使用,不過,我再也沒有回到阿發系列的相機,也應該不會換系統了!
ps:有興趣看Minolta的歷史的可以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Minolta
這部相的功能其實還好,主要有程式選擇,除了基本的p.s.a.m之外,還有小花模式、人像模式,運動模式,還有夜景模式,還有風景模式等,在當時同階的相機來說,真的程式化的功能非常多,這方面也是Minolta的強項。
另外,這部相機相對於同時期的期化nikon和canon來說,可說是便宜又大碗,有非常多的程式化功能和非常具有親合力的操作界面,更重要的是,他的價格真的更是具有非常大的親合力!舉例來說,當初有一些單眼相機的日期打印機背還要另外買才有這個功能。而這部就已經具有了,對入門者來說,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
當時的Minolta相機的電子功能和介面的親合力都不錯,而且在低價位的入門相機,可以做到如果,這也是為什麼當初Minolta還有不錯的市場所在。

這部相機如果配上當時的Minolta超級閃燈5400hs已經可以使用離機閃燈了!..這在當時可算是創舉呀!
這一部相機從85年2月入手之後,一直使用到90年中才因為第二次故障,放棄送修之後,買了Minolta 505super之後才退役,雖然說,Minolta的電子單眼感覺上不似現在用的Nikon來的粗勇可靠,不過,第一它不是一部機械相機,而是一部電子相機,另外,我想畢竟它們之間的價位和等級真的差別非常大!也不能要求太大多!
不管如何,這類的電子單眼比起之前用的傻瓜相機來說,已經是有非常大的差別了!我已經非常滿足了!這是早期來說對我很重要的一部相機,一部讓我入門攝影的相機!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0#
昨天下午,忍不住還是拿起了相機亂亂拍,大部份還是以新入手的Ai AF micro 60mm F2.8 D這支微距鏡為主,真的拍蟲不容易呀!...放大倍率夠,但是,非得靠得很近才有辦法接近!...
下面是一隻蜻蜓,真的常不容易接近,本來還可以拍的更大的,不過,按下快門沒有多久,正想更接近按下另一下快門的時候,他就飛走了!
下面是一隻呆呆的蚱蜢,遇到牠,牠就呆呆的給我拍,還拍了幾張特寫,之後牠才飛走。
下圖:正面特寫....嘴很大!
下圖:傍晚又去溫寮溪的出海口,拍到潮間帶的一些小生物。一樣用60微距拍到正探頭出來的螃蟹。
相簿還裡還有非常多的照片,可以按下面的聯結來看。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20#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19#
今天用Ai AF micro 60mm f2.8D來來拍照,真的用微距鏡頭拍微距真的和一般拍照的習慣差很多,一般來說,總是把光圈總是開儘量在最大光圈附近,才能拍到最好的散景,也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安全快門和進光量。
一般來說,在拍微距的時候,需要有:
一、光圈不能開太大,
之前我拍微距的時候,光圈是能開多大就有多大,不過,在放大率很大的時候,景深真的非常淺!有多淺呢?看下面這張照片大概就可明白了。...下面這張照片是s=100 f=5.0 對焦距離大約22cm,這個物體的直徑不到1cm,結果有一個傾角,就造一部份的地方是模糊的。而且,這樣的情況遠比用長焦的鏡頭如200mm~400mm來的嚴重!
所以,光圈必須要開小一點到f8~f9以後,甚至是f11~f13,才有辦法把基本的主體拍出來。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光圈f10,有接外閃。
二、安全快門:因為拍攝物真的非常接近鏡頭,這時候,不管是用自動對焦或是手動對焦,如果用手持相的話,真的可以感覺整個人的晃動,一般60mm或是50mm的鏡頭在拍照的時候,手持相機的快門其實可以到1/15秒,但是,物體這麼接近,又用手持的,真的非常容易手振,可是又不能把光圈開的太大,變成整個物體有一半是模糊的,這時候,真的非常需要有足夠的光源,如果太陽底下,其實還好,但是,通常連在室外拍微距的時候,環境的光線可能也不一定足夠,只能帶個外閃或提高iso來達到安全快門。
三、對焦:
今天試了幾次自動對焦,發現有些主體,可以自動對焦,有時候,有些比較複雜的物體真的很難自動對焦,還不如直接用手動來的快,有試過在物體會動的時候,使用連續伺服對焦,情況並不怎樣子的好,也許是這支鏡頭要用馬達來驅動,而這D70s的馬達還不夠力,加上D70s的反應真的還不夠快,很難達到所想要的程度。
另外,如果要把放大率固定在1:1,還是用手動對焦,加上移動身體或相機來讓物體剛好在焦點上。
四、耐心:
真的,拍微距真的要有非常好的耐心,拍蟲,真的要很有耐心,要耐心的接近它,不驚嚇到它,耐心的調整相機,還要耐心的尋找蟲或等它飛過來,真的不容易,可是,拍花草呢!一樣,還是要用非常多的耐心,因為,一點點微微的自然風,就可以把花吹的東晃西晃了。跟本拍不到!只能乖乖的等待時機。
五、問題:
1.閃燈:
不知道人家閃燈怎麼用的,如果用內閃,其實,除了光線的來源硬了點之外,有時候真的打閃燈的時候,還會被鏡頭擋到,如果接外閃,是會好一點,但是如果拍的主題接的很近,這時候,閃燈的光線只能從鏡頭和主題之間的縫隙打進來,還是很明顯的光源。可能還得接碗公柔光罩來把閃光燈的光線打散一點吧?或是,下次可以試一下有沒有辦法可以離機閃。
2.腳架:
我很好奇,如果在這樣子的情況怎麼架腳架?拍花也許還有辦法,但是如果拍蟲呢?怎麼上腳架?用單腳架也方便一點嗎?還是真的只能用閃燈來補足光線和快門的不足?有空可以去爬文找找其它人的方法和試試吧!?
今天要寫一篇開箱文,難得寫一篇開箱文,因為之前懶,加上有些是接手人家的東西,似乎寫了也不算是開箱文。
下:今天家裡多了一個印有Nikon黃色標誌的箱子。
下:這個箱子有上面印有Nikkor Lens和60幾個大字。
下:箱子打開,裡面用塑膠帶著一顆鏡頭,這顆鏡頭原來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真正微距鏡。
雖然也許沒有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那顆成像來的高級,也少了ED鏡片,不過,他的價格差距頗大,但成像差異不大,但它還有有光圈環可以支援較舊的相機是我選擇它的很主要原因。
箱子裡面有說明書,保證書,還有一個剛剛好可以把鏡頭包好的保麗龍包裝。
下:這就是Ai AF Micro Nikkor 60mm F2.8D這顆鏡頭的全貌,這是一支光圈環的鏡頭,它也跟小黑三一樣,是m/a切換環。
下:鏡頭在最近的對焦距離時候的模樣,因為它不是if鏡頭,所以長度變化頗大!有limit和full切換的鍵,也有景深表,還有「距離刻度窗」尤其是這個距離刻度窗裡,可以看出焦點的距離外,還可以看出對像的放大比率。
下:和D70s的kit鏡 Nikkor AF-S DX 18-70mm F3.5-4.5G合照的照片,大小差不多。
下:和算是F100的kit鏡,也是我fm2時代最主力的鏡頭Ai AF Nikkor 28-105mm F3.5-4.5D(IF)合照,它們二個都是同樣的62mm口徑,也都同樣有微距的功能。
下:比較一下1:1的放大率和1:2的放大率有什麼差別,下面這張圖是用60mm micro拍的。不過這時候光圈只剩下f5而已!
下:這張圖是用Ai AF Nikkor 28-105mm F3.5-4.5D(IF)在105mm端拍的
互相比較過後,果真,真正的微距鏡還是有差別的!而且還差很大!不過,28-105可是我之前旅遊鏡加上小微距鏡呢!功不可沒!
不管是那一隻鏡,在微距模式底下,真的都把髒髒的鏡頭的感覺拍出來了。尤其是60mm f2.8這隻,可謂為「照妖鏡」是也啊!
下:這是用60mm micro 手持拍的,光圈為f3.3,它自動縮的!散景,還不錯!當然啦!要跟85mm f1.4比,還是有差別,不過,已經真的不錯了。
下:拍一下它的兄弟,微距的時候景深真的淺呀!這時候光圈就很重要了。我想微距的時候光圈的取拾真的不容易呀!
這支鏡頭的手感還不錯!在對焦方面,如果用limit鍵定在遠距離焦距時,對焦環轉動的角度不到90度,如果是全程的話,大約可以轉動180度,在自動對焦的時候,如果沒有使用「聚焦限位開關」的話,在微距拍照的時候,一旦沒有對到,應該會馬達會轉到爽吧!這顆的自動對焦行程真的還蠻長的,可以跟另外一隻nikon 80-400mm比了!...不過在拍微距的時候,實際上使用,應該會使用人體位移對焦吧!?
下面是一些60mm f2.8的數據:
名稱:Nikon Ai AF Micro Nikkor 60mm F2.8D
鏡片構成:7群8枚
視角:39°40′
光圈葉片:7
最小光圈:F32
最短拍攝距離:22cm
最大攝影倍率:1:1
濾鏡口徑:62 mm
大小:70×74.5 mm
重量:440g
照片聯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13#
今天為了活動,跑去苗栗三義的不遠山莊看了一下場地,場地還不錯,只是怕到時候是旺季,人多,車多,不知道還沒有空間?不遠的場地之一可以參考下圖:
下:露營的地方之一:
離開了不遠,就來到了勝興車站,這個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的地方
下: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的勝興車站和舊山線
下:爹和娘的合照。
下:地震紀念碑
下:特別的狗骨頭枕木,只有泰安和石岡站有哦!
其它的照片請參考: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13#
下午去大甲溪底隧拍火車,也順便到隧道附近拍一間小小的土地公廟,然後,上傳到
panoramio,當作鄉土的紀錄吧!....
因為其它的照片是用nikon f100 加幻燈片拍的,所以,現在沒有幾張照片可以放上來。
其它的照片:http://picasaweb.google.com.tw/xcat1976/20090912#
上:土地公廟後的榕樹
好久沒有真正的跑三千公尺了!
雖然這樣子說,並不代表沒有去運動,也沒跑步,不過,不可否認,最近一年真的運動的次數少了非常少呀!....體力真的減少不少。
還有啦!我跑步都是一個人跑,跑多快我都沒有算,至少也要跑四、五千公尺,所以,我的跑法算是老人家的跑少,可真的沒有辦法跟年輕人比呀!...雖然如此,至少單桿還拉的上去啦!...
嗯!是該好好的加油囉!花一些時間好好的運動,好好的養好自己的身體才對!
經過一段長時間之後,之前買的相機包已經不夠我使用了,而且已經有破損的情況出現,加上之前入手的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鏡頭後,有時候真的裝不下!所以,我就上網找了一下,那個包包適合我的!...
這個相機說,說真的,算是蠻大的,看原廠的規格:外部尺寸:42.5cm(長度)X18cm(寬度)X31cm(高度) ;
內部容積:42cm(長度)X14cm(寬度)X 30cm(高度);
重量: 1.7kg。跟小野人的七百萬比較起來,真的大了一號。所以,它可以直接把接如小黑三的長鏡頭的相機垂直放入後,其它的內袋還可以放其它的鏡頭!真的非常大!
價格方面,比起其它的名貴的相機包或是背包來說,這個算是價格合理,拿到之後,使用了二天,大致還算ok,我是在它其中之一的內袋裝了一隻D70s加上nikon af-s 28-70mm f2.8的小小黑,另一個內袋內,裝上nikon 17-35mm及nikon 80-400mm,二個內袋之間,放了不含鏡頭的底片機f100,還有一隻含50mm鏡頭的fm2,這樣子剛好裝滿,至於可以放筆電的空間,真的試放個筆電,還蠻方便的,只是,這樣子的重量,還真的有一點可怕!
這個包包最大的優點就是前面的小袋子非常多,除可以放一些相機的配件,底片,記憶卡之外,如果長途遊行的一些東西也是非常適合的。而且它的防塵和防水的設計也是不錯!更是用環保的自然材質設計的!整體的造型還真的非常有讓人出門探險的感覺!
裝滿之後,背起來其實頗重的,不過,這個相機包的背帶真的不錯,至少真的有減壓的效果。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這個包有一些地方可以改進,如裡面的隔版真的不夠多,尤其是比較小野人的七百萬包,就真的少很多,如果放大隻的長鏡頭還好,如果是有一堆小的定焦鏡頭,真的就隔版不夠了!還有,包包前面還有側邊是沒有內墊的,如果不把鏡頭放在內袋內,而放在內袋與內袋的隔間內,真的有一些風險的!...這時間只好拿隔版來保護鏡頭,不過,相對的,裡面的空間運動就比較不靈活了。這算是一個缺點吧!
總而言之,這個包仍真算是一個好包!..
下面放一些官網的圖片,讓大家參考一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