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31, 2009

Nikon D700的使用心得

10



自從上次寫Nikon D700不是開箱文的開箱文之後,算一算,用Nikon D700也是有一、二週了,而且相機的說明書也是看了超過二篇以上了,可以開始寫使用心得囉!


價格:


Nikon D700現在可以說是nikon目前惟一算是比較「平價」全幅相機,不過,這個平價是相對於nikon D3系列的頂級機來說。


另外,這部相機上市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多了,剛好在日圓高漲,台幣弱勢的情況下,一直沒有大幅的降價。也是這部相機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重量與體積:


首先,這部相機的塊頭說來還真的不小,相較於我之前用的Nikon Fm2、Fe2、Nikon D70s、Nikon F100,還有我常接觸的D80和D90來說,算起來體形大多了,它的重量 (不包括電池、記憶卡及相機蓋)約995克,可以說是已經接近1公斤了!相較於D90的空重620克多了375克之多了,而對於D70s的600克,更是多了將近400公克。當然啦,完全超fm2重量一倍以上!而且,如果D700加了電池之後,整個重量已經超過1公斤,更是超過f100配上mb-15加6顆充電的重量。所以,D700的重量真的不輕。


致於體積呢,當然也是這些相機中最大的了!不過,它的尺寸剛剛好可以塞進我的國家地理NG2477攝影包的內襯裡面,還算不會大的過頭,不然,我剛買的包包可能就英雄無用勇之地囉!


操作: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整體感覺雖然重量較重,但是D700的操作和使用都相當的順手,它的操作基本上都延續著Nikon準專業級的相機操作,機頂上的操作大致上類似於F100的各項操作,相機背面的按鍵也基本和之前D90、D80、D70類似,左邊的按鍵更是D700機背後面左邊的幾個按鍵是延續著D300、D90等之前的按鍵排列方式,所以雖然d700的功能較多,但對於有使用過NIKON它的的單眼相機人人來說是相當容易上手的。


不過,對我來說,它機身背面的多重選擇器感覺上比之前用過的D70s和D80及D90比較起來,真的突出很多,感覺上也軟很多,覺得不是那麼耐心的感覺,不過,致於實際上,到是不太清楚了!畢竟,才沒用過多久,而且,他的機身等級也是遠超過我剛才提到的機型。


LIVEVIEW


雖然Nikon D700的LiveView很不錯的提供了LiveView模式中有2個對焦方式(對比偵測與相位偵測,即為手持式與三腳架模式)但是,相對於D90和D300s的LiveView啟動方式來說,他的LiveView的操作方式真的不太方便,它是要用機頂上方左邊的轉盤選到LiveView,再按快門啟動。在D90與D300s上面,已經將LiveView的啟動按鍵直接放在機身背面,一按下即可啟動LiveView的模式。


當然啦!Nikon D700機身設計又已經早D90與D300s一些。D300s與D90在這方面當然會有一些改良,也會較D700方便。還好,LiveView對我來說真的不太常用。


BKT鍵


相較於D90、D80、D70s以及nikon f100來說,D700的機身上是完全沒有bkt鍵的,雖然可以透過func.鍵的設定,來把func.鍵設成bkt鍵,或是其它的組合鍵來達成這個功能,但是,以現在包圍(曝光/白平衡)這麼常需要用的情況來說,真的不太方便,加果又有其它的功能要設定在func.鍵上,func.鍵真的不太夠用,所以,D700真的少了一個bkt鍵。


全幅:


基本上,我認為,全幅的相機是有一些好處,但是,這些好處是大部份立足在與舊的器材相容的情況下,如果是全新一個系統,那就沒有什麼理由非得的上全幅了,畢竟如果的你的鏡頭全部只有專門為aps設計的鏡頭、那你的aps相機那等於是用一個不一樣的系統而已,沒有上不上全幅的道理。


話雖如此,但市面上畢竟有太多全幅的鏡頭,不論是小黑三、小黑四、小黑五,小黑六,它們的成像圈都是以135相機設計的,如果只用aps的成像圈,那真的有一點浪費了,更何況,如果你有全幅的鏡頭和標準鏡頭,那真的有十足的理由換成全幅的相機。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要換成全幅的D700的原因,因為我的鏡頭除了D70s的kit鏡之外,通通都是全幅的鏡頭,而這些鏡頭要把它們的光學特點表現出來,大部份的情況,還是得用全幅的相機才行。


不過,全幅相較於aps有一個優點,就是在同樣畫素下,單位面積下感光晶體的密度較低,這樣除了減低高iso的雜訊之外,也因為感光體的密度較低,對於鏡頭的要求(尤其是銳利度)也相對的降低了,換個角度來說,鏡頭的上鏡片的瑕疪也較不容易出現。


這算是全幅對於較舊一些的鏡頭所帶來的好處吧!


高ISO:


這部的相機的高iso程度已經超乎我的想像了,iso1600、iso3200、iso6400可以直接使用。畫質雜訊均已超過一般使用的程度,我想,下一步的高iso可能就變成跟軍用的夜視鏡一樣了吧!?


內閃:


內閃,雖然他的GN值沒有多高,在iso100時,也才12而已,而且在很多鏡頭的使用下,也會被鏡頭擋到而產生陰影,不過,加上D700的高iso,內閃的功用真的就大為下降,不過,D700的內閃可以控制外閃,有這個功能基本上可以少一個su-800或是直接使用sb-600不用直上sb-800或是sb-900,我想,這是D700的內閃最大的功能之一吧!


測光模式選擇:


Nikon D700上,測光模式的選擇鈕與傳統f4/f5/f6/f100或是d1系列、d2系列、D3系統在於相機軍艦部的左方不太一樣,雖然像D3都是延續傳統設計,以方便之前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不過,對我來說,D700或D300移到觀景器的左方,對於實際上的操作其實還真的蠻方便的!....


對焦馬達:


Nikon D700上,還是配有機身馬達,接了幾顆AF鏡頭,像是Nikkor VR 80-400mm f/4.5-5.6D,這顆在Nikon的鏡頭裡可以算是數一數二超需要強力機身馬達的鏡頭來說,感覺上和Nikon F100的驅動力差不多(沒有辦法,很難實測出差別,只能用感覺的),不過,相較於Nikon F100的馬達,馬達作動的聲音小了許多,不過,這也許是因為F100年代已經久遠了吧!?不管如何D700驅動大顆鏡頭都算夠力以上的程度。


自動清潔感光元件:


D700加入這個功能,算是很實用了,對於一般的入塵都算可以很輕易的解決,可以較為方心的在野外更換鏡頭了,當然啦!還是要小心使用CCD,不然...可是會很慘的!


光圈耦合桿(非cpu鏡之支援、光圈環控制):


說到光圈耦合桿,這可是我為什麼買D700的重大原因之一,畢竟在Nikon鏡頭的發展史上,Ai/AI-s的鏡頭可是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況且大部份的手動鏡都是ai/ai-s,如果沒有可以支援ai鏡頭,那真的非常的可惜,會少了許多使用銘鏡的機會。


而且,在D700機上,除了像Nikon F100之類的可以在M模式或是A模式下使用,如果在D700上有設定非cpu鏡頭的最大光圈和焦距,那麼,在P/S/A/M模式均可以使用非cpu鏡頭,還可以使用光圈環控制光圈,更神的是,還可以使用矩陣測光!!完全發把非cpu鏡頭發揮到極限。就算沒有設定鏡頭資訊,D700的測光系統仍然對於使用傳統手動老舊非常方便。


如果是有光圈環的AF鏡,也是可以透過選單,設定成可光圈環調整光圈,只是只能在A/M,二個模式而已。遠不及非cpu鏡頭來的方便。


不過,到是有一點比較可惜的,就是nikon的F接環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雖然接環沒有變更過,但是光圈訊息的傳遞可是改變了很多人,在Ai/ai-s的non-ai鏡頭,因為這個光圈環沒有像fm/fe/f3/f4的設計(其實原廠的說明書裡有說到F5、F6可以送回Nikon原廠修改)可以把耦合桿折起來,所以d700接上Non-ai的時候是有風險的,可能會造成耦合桿的斷裂,加上D700的耦合桿的密合度又遠超過FM2之類的,所以,更加危險,不過,不怕死的我,我是有接上並non-ai鏡頭試拍了,仍然非常的方便測光和使用。如果Nikon願意讓D3/D700這類的頂級機直接接上non-ai鏡頭而不用去磨屁股,那麼Nikon可以宣示F接環的50年來的支援不變,只是也許現在non-ai的鏡頭真的很少吧!利益不大吧!也沒有幾個人在乎吧?


快門振動:


剛接觸d700的時候,首先發現,反光鏡的震動聲其實還蠻大的,遠比D90/D80/D70來的大聲,可能是反光鏡比較大吧!?仔細用手觸摸感覺震動,似乎蠻平靜的!


可是,當D700接上非cpu鏡或是使用光圈環控制光圈的時候,因為每一次的釋放快門,都會讓機身的光圈撥桿去撥動一下鏡頭上的光圈,造成的蠻大的震動!


MIRROR UP:


這個功能雖然之前只有頂級機才有,很難得讓D700也能有這個功能,它是屬電子式的,不像是之Nikon F5是屬於機械式的反光鏡上鎖。加上相機本身設定成快門釋放後,反光鏡會歸位,所以不能接一些需要鎖定反光鏡的魚眼或超廣角鏡頭,可惜了點。(其實我想如果有人可以改軔體的話,應該可以破解這項限制吧!)


觀景器:


觀景器畫面覆蓋率/放大率水平 95 % 垂直95 % / 約 0.72 倍,嚴格算起來不是最頂級的,但是,也是很優秀的了! 而且他有非常實用的關閉桿,可以讓自拍等情況的測光不受影響。


另外觀景器裡雖然有自動網格與照亮AF點的功能,但是,卻沒有像D70/D80/D90半白的顯示其它非選取的對焦點。有一點不習慣。不過,如果51點都半白的顯示,可能會因此造成觀景的障礙吧!?


DX模式/FX模式切換:


D700可以使用DX鏡,也可以使用傳統135鏡頭,而且可以設定成自動選擇或是強制選擇,當然啦!使用DX鏡的時候,畫素只有不到原來的一半,但是這對於某些非得使用DX的的情況,還算過得去。


到是因為對焦點位置不變的情況下,使用DX鏡時,對焦點佔畫面的比例較大,在執行構圖或是追焦相對之下就比較有利。這算是D700使用DX鏡時的優點吧!


紅外遙控器/快門線:


Nikon d700可以支援功能非常強的各系列nikon原廠電子快門線之外, 它要用遙控器自拍的時候,就有一點麻煩了,不能使用ML-L3這款非常方便實用的原廠遙控器,必須另外買一個又大又麻煩的外接紅外線遙控器ML-3,而且價格不裴。反正,不能使用ml-l3真的可惜了一點。


GPS紀錄:


從d200、d300、d90開始支援相機寫入Gps地理資訊,而且Nikon原廠有推出gps套件,像是  GP-1這個Gps接收器,還有可以透過十孔的Nikon MC-35 GPS連接線,聯接具有NMEA 0183標準的gps。


不過,上述的方式其實說起來還真的蠻麻煩的,相機要接一大堆線, 我仍然建議使用像是WBT-201之類的gps logger來記錄gps軌跡,之後再用電腦加入jpg檔裡來的方便。況且像wbt-201還可以透過手機藍芽從3g網路下載星曆,加速定位。平常的實用性也是遠大於Nikon原廠的gps套件。


連拍速度:


每秒5張的連拍,在規格上,看似比D90快不到半張速度,不過,它可是可以在任格式下連拍5張,而且可以加上mb-D10的把手及8顆3號電池,或是mb-D10配上EN-EL4/4a電池,就可以達成每秒8連拍的速度。


電池與充電器:


D700的機身本身的電池是使用EN-EL3e,這是從d80以來就在nikon單眼數位相機經常使用的標準電池,以及從d70開始就使用的MH-18a快速充電器,讓一直使用nikon的用家更容易延用。


水平儀:


這是很創新的功能,可以搭配LIVEVIEW使用,也可以在觀景器裡面使用,不過,在觀景器裡開啟這個功能的時候,就得犧牲電子模擬曝光(就是觀景器裡顯示曝光足不足的那條)的功能。


結論:


Nikon D700對我來說,已經可以算是接近完美的相機了,實際的的功能也真的非常強大。不過,就在我入手d700之後,就有部份的通路商宣布停產沒有進貨了! ....可以說是一部生產週期眼短的相機。也許下一代會有動態攝影的功能,但是,畢竟果凍效應該還沒有辦法大幅改善吧!?況且從d300和d300s的情況來看,價格可能會更不平易近人吧!?反正,對我來說選擇d700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星期日, 12月 27, 2009

20091221台中散步


21日這一天剛好請了假,順便到Nikon的數位相機代理商「國祥」請理的我弟的D90的CCD,還有去市政路的雷諾保養廠把我的西尼克帶回家。


因為沒有車開,所以只好努力的上網查詢一台中市公車的路線。就這樣子下午快四點的時候,輾轉來到位於文心路四段的國祥,清單眼數位相機的所花的時間非常快,雖然送過去的時候都會說大約要等30分鐘左右,但是,大約只要等不到10分鐘左右。


清完CCD之後,準備搭車去市政路去牽我的車,不過,一直還沒有通知說已經弄好,所以,延路散步順便拿著相機試拍,沒有想到,這樣子一路邊拍邊走,從天還沒有黑的時候,走到天黑了,終於從文心路國小附近走到市政路與黎明路口的保養廠,還真的花了不少時間。


真的清了CCD之後,整個CCD變的好乾淨(因為之前的真的很髒),連拍攝的畫面也變的非常乾淨,一路亂拍,nikon D90的高iso還真的蠻好用的。


尤其是在中港路與惠中路口遇到好久不見的糖廠順風牌42和43號的火車頭,距離上次來探訪它們應該有十年的時間了,這也多虧了D90的高iso,才有辦法在夜間,沒有帶閃光燈的時況下,為它們在留下身影。


最後,終於從文心路四段走市政保養廠,我的車子也在陳課長的幫忙下,終於即時的完成保養和修復出廠,讓我有車可以使用,也讓我可以方便的開車上班。算一算,這一段路下來,應該有超過8公里,雖然沒有之前從員林車站走員林線鐵路到溪湖糖廠走的遠,也沒有登山來的累,但是,這次仍然算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20091226十年後的重逢




離開學生的時代已經是十年了,今年很難得有辦個聚會,讓大家相聚的時機,老同學相聚感覺格外不同,看到餐會撥放的影片,真的讓人想到當時青澀的年歲。


把這次活動的照片放上來,讓十年聚會的感覺,留在大家的心中,希望大家有空可以多聯絡,也期待十年後,或是二十年後的再相聚!


應大家的要求,我把前面二張團體照的照片用原始的檔案放上去,可以用相簿的功能把原始的照片檔案下載,原始的檔案應該可以很清楚的到每個人的臉孔..


聯結:照片一照片二


 


下面是照片的自動撥放檔,觀迎大家觀看。










星期三, 12月 23, 2009

體能測驗

今天是例行的體能測驗的日子,一反往常,一大早就要開始準備測驗了。


還好,今天老天爺真的很幫忙。從原本前幾天的低溫換成有一點回暖的溫度。


最新上場的是劈仰臥起坐,嚴格來說,這是平常都能過關的項目,竟然體力沒有分配好,一點點,還是沒有能通過,我想,除了真的體力沒有分配好之外,這項的平常的自我訓練還是不夠多吧!


再來就是伏地挺身,這樣就是很順利的完成了,也比原本預期的好多了!


最後,就是三千公尺跑步了,雖然平常是有在練習跑步,距離也遠超過三千公尺,但是,怎麼算都不算是快的!真的算是慢跑。所以,雖然這次還是短短的三千公尺,但是,對我來說,真的很難速度加的再快,快到可以達到集格的程度。所以,很悲慘的是,這次三千公尺的成積還是不及格,但是,除比我預期的好太多了,而且,體力上,也沒有因為這次的測驗造成鐵腿或是肌肉的過度酸痛。而且畢竟,之前真的荒廢很久,退步太多了。


總共來算,這還算是有進步,但是也相信,這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加油囉!再接再勵!


星期日, 12月 20, 2009

Nikon D700---全幅單眼數位相機入手開箱

23

因為內心的小惡魔的驅使之下,我的房間裡突然多了一個金色的潘朵拉的盒子。


0


這個金色盒子外面,印著大大的「D700」黑色字體,還有浮水印的字體打印在盒蓋正上方,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黃底黑色的logo,這一切明白的說出這個盒子的身份,這就是今天要開箱的主角。

1

打開盒蓋之後,出現了一盒附件和說書的小盒子,另一邊是用定型用紙盒裡放著用塑膠帶包著的Nikon D700本體。

2

把附件盒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一一排列,有usb連接線、影像傳輸線、EN-EL3e鋰電池、MH-18a充電器、D700專屬的相機帶、說明書、保修卡、軟體光碟....等等。

把Nikon D700脫掉塑袋拿出來,拍一張照。

不過,Nikon D700拿出來,因為沒有另外有密封包裝或是封條,沒有辦法直接看出這是不是新品!之前買nikon D70s還有我弟買D90都是一樣!要小心的識別!...不然真的有可能買到展示機,或是已經被試過了也說不一定!真的建議NIKON下次可以改進。

3


下:Nikon D700的正面照片一張,光圈開的太大了,景深淺了點,D700的字體差一點看成D70...左下角的fx字樣也不太清楚。

9


下:補一張有清楚的Nikon D700和fx字樣的照片,nikon的D200、D300還有D700系列和其它的Dx0系列最大的差別就在於f接環邊邊多了測光耦合桿,這個東西可是支援除了non-ai外的老鏡的重要介面!

另外,閃燈同步和十孔終端的地方,改用較不易弄丟蓋子的設計,果真較以往進步不少。

10

下:Nikon D700背面的樣子,看起來和之前NIKON的dslr的配置大致都一樣,可以很快從較低等級的機身轉換過來!

11

下:標準nikon的準專業相機左邊控制盤樣式,不過,功能配置稍有不同!

12

下:ae-l/af-l和af-on的按鍵的位置(還有測光模式的旋鈕)。

13

下:對焦模式的選擇鈕,還有info的按鍵。對焦模式放在這裡,真的讓人使用上更為方便。


14

下:cf槽的模樣,只能接cf type I的cf卡,不能接type II的CF卡,不過,我沒有看過type II的cf卡!...不過,這個是D70s不一樣的是,它的正面要朝外!

15


下:Nikon D700的大特寫,沒有像D90、D80...之類閃亮的鍍銘的銘牌,不過,對我來說,它的本質勝過於它的銘牌。嘿嘿!....我還想把它貼成D70s呢!...

16

fx的金字招牌,代表了它是135全幅的數位單眼相機,還有半隱入機身的對焦模式選擇器。


17

下、全機身最閃亮的地方:FX。還可以看到質感不錯的蒙皮。

18

下:打開機身蓋,看到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F接環,金屬材質,閃亮、閃亮的!邊邊還有不顯眼,但令我最感動的測光耦合桿。

19


下:多重選擇器和多重選擇器的中央鍵還有對焦選擇器的鎖定鍵和之前用過的Nikon F80和F100類似。不過感覺這個多重選擇器頗為突出。

20

下:Nikon D700把內建閃燈打開後的模樣,閃燈立的還蠻高的!

21


下:觀景器,還有可以把關景器關起來的撥桿,這真的是非常貼心和實用的設計。

22

開箱之前,我已經努力的k完了整本d700的說明書,也試拍了一些照片,下篇再來接著寫使用心得。...我寫的心得


 


下面是網路找到的Nikon D700主要規格,請大家參閱


另外,也介紹一下之前Mobile01的新聞: 


全幅の誘惑‧準專業級 DSLR 的魅力 - Nikon D700









































































































































































相機類型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有效像素1210 萬
影像感應器藝康 FX 格式 CMOS 感光元件, 36.0 x 23.9 毫米; 總像素 : 1287萬
影像大小 (像素)FX 格式: 4,256 x 2,832 [L], 3,184 x 2,120 [M], 2,128 x 1,416 [S]; DX 格式: 2,784 x 1,848 [L], 2,080 x 1,384 [M], 1,392 x 920 [S]
感光度相等於 ISO 200 至 6,400;HI-0.3, HI-0.5, HI-0.7, HI-1 (ISO 12,800), HI-2 (ISO 25,600) 及 LO-0.3, LO-0.5, LO-0.7 and LO-1 (ISO 100)
儲存系統-
NEF (RAW) : 12/14-bit 無損性壓縮, 壓縮, 無壓縮 - TIFF (RGB) - JPEG (基線-兼容) 精細 (約
1:4), 一般(約 1:8), 基本 (約 1:16) 壓縮 - NEF (RAW)+JPEG: 可同時記錄 NEF(RAW)及JPG格式
儲存媒體CompactFlash™ (CF) Card (Type I, 兼容 UDMA)
拍攝模式1) 單張拍攝模式 [S] , 2) 連續低速拍攝模式 [CL] , 3) 連續高速拍攝模式[CH] , 4) 實時顯示模式 [LV] , 5) 自拍模式, 6) 反光鏡升起模式
白平衡7種模式 (使用主影像感應器和1,005 像素 RGB 感應器進行TTL 白平衡 ) , 可微調白平衡
LCD 顯示屏3.0 英吋; 92萬點, 低溫多晶矽 TFT LCD 顯示屏 ; 170 度可視角度
重播功能1) 全畫面 ; 2) 略圖 (4或9張) 可放大縮小; 3) 幻燈片播放 ; 4) 色階圖顯示 ; 5) 高光位顯示 ; 6) 自動影像旋轉 ; 7) 影像注釋
刪除功能1. 記憶卡格式化 ; 2. 全部刪除 ; 3.揀選刪除
介面USB 2.0 (高速): MTP 及 PTP 模式
畫角 (相當於 35mm [135] 格式)相等鏡頭焦距畫角 (DX格式時約鏡頭焦距之 1.5 倍)
對焦屏B型光亮磨砂對焦屏 VI
觀景器畫面覆蓋率/放大率水平 95 % 垂直95 % / 約 0.72 倍
自動對焦TTL 相位偵測, 51個對焦點, 藝康 Multi-CAM3500FX 自動對焦模組 ; 偵測範圍: EV -1 至 +19 [在常溫攝氏 20 度 /華氏 68 度 , 相等於 ISO 100] ;
對焦模式1) 單次伺服 AF-S; 2) 連續伺服 AF-C; 根據主體自動對焦追蹤, 3) 手動對焦 (M)
測光系統1)
3D 彩色矩陣測光系統 II ( G 和 D 型鏡頭); 彩色矩陣測光 II (其它類型 CPU 鏡頭,由若用戶提供鏡頭數據的非 CPU
鏡頭) ; 2)中央重點測光: 畫面中央 8mm、15mm 或 20mm 的圓圈內集中了 75%的測光權重, 或對整個畫面進行平均測光 ;
3)點測光: 對所選的對焦區域中心 4 mm 的圓圈(約佔1.5%畫面)進行測光(使用非 CPU 鏡頭時是中心對焦區)。
測光範圍1) 0 至 20 EV ( 3D彩色距陣測光, 偏重中央測光 ) ; 2) 2 至 20 EV ( 重點測光 )
曝光控制1. [P] 程式自動 ; 2. [S] 快門先決自動 ; 3. [A] 光圈先決自動 ; 4. [M] 手動
自動曝光鎖定以 AE-L/AF-L 按鈕鎖定偵察到的曝光值
自動包圍曝光由-5 到 +5 EV 以 1/3, 1/2 , 1 EV 級遞增
最高快門速度1/8000
最低快門速度30
快門電磁調控縱走式焦平快門; 1/8,000 至 30 秒, 以 1/3 、1/2 或 1 EV 步長調整; B 門
閃光控制1) 以 1,005 像素 RGB 感應器進行 TTL 閃光控制, 2) i-TTL 閃光, 3) 自動光圈, 4) 非TTL 自動, 5) 距離先決手動
閃光同步模式1) 前簾同步 ; 2) 慢速同步; 3) 後簾同步 4) 減輕紅眼現象;5) 慢速同步連減輕紅眼現象;
插腳ISO 518 標準型熱靴接點;配合安全鎖機制
同步終端熱靴配接器 AS-15 (另購)
自拍時間掣2、 5、 10 和 20 秒
景深預覽按鈕
搖控使用 10 針遙控終端 MC-22/30/36 (另購)
GPSNMEA 0183 (2.01 和 3.01版)介面標準
支援語言共15種語言 : 繁體中文, 中文簡體, 荷蘭語,英語,芬蘭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 韓語波蘭語, 葡萄牙語, 俄語,西班牙語和 瑞典語
電源鋰離子充電池 EN-EL3e,AC 變壓器 EH-5a/5 ( 另購 )
電池壽命約 1,000 張
三腳架孔1/4 in. (ISO 1222)
體積約 147 x 123 x 77 mm
重量 (不包括電池、記憶卡及相機蓋)約 995 g
提供配件鋰離子充電池 EN-EL3e, 快速充電器 MH-18a, USB 線UC-E4, 視頻EG-D100, 相機帶 AN-D700, 機身蓋BF-1A, 配件熱靴蓋BS-1, LCD 保護蓋 BM-9, Software Suite 光碟

星期一, 12月 14, 2009

20091213再興&欣怡


 


這次參加同事再興的結婚大事,順便幫一下小忙,看到同事的喜氣洋洋的感覺。真的感到他們幸福的滋味。


這次帶著nikkor AF-D 80-200mm f2.8 ed(小黑三)、nikon af-s 17-35mm f2.8 還有nikon 28-70mm f2.8,另外還有nikon af-d 85mm f1.4這幾隻鏡頭,加上D70s還有D90二部數位相機。


帶的東西是不少啦!也算夠齊了....不過,這次的感覺依舊擺脫不了最近拍婚攝的感覺「瓶頸」。除了感覺上沒有辦法把上面這此傢伙的功能發揮之外,有時候竟然會覺得沒有之前來的好?這是怎麼回事?


基本上,總覺得不管是靜物,還是動態,只要不是人,其實都還算可以掌握的。不過,婚攝,真的是非具有挑戰的!


背著這些東西出門,還背了近一天,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還好平常有運動,也有做重訓,不然可能很慘吧!?


有機會的話,再多試試吧,也該去思考一下,是構圖?是光線?還是快門?參考一下別人的作品,比較一下自已何處不足?


這次大部份的場合和照片,還是用17-35mm金廣角這一顆,在室內要用到它的廣角的地方還真的蠻多的,不過,我到多少因為前幾次的週圍的廣角變型過大的情況,而讓我在構圖上有一點擔心,反而運用上自我受限,沒有發揮這顆鏡頭的優點。


至於,28-70mm在aps,還是感覺不是很好用(裝在F100上就好很多),焦段頗為尷尬的!


至於小黑三,感覺還蠻不錯的,可是,總不能每個地方都可以用長焦吧!?室內更可能連距離都不夠。


至於85mm f1.4,真的拍的照片更是個位數!


重新思考一下!希望下次可以更進步!


這次算是有史以來,照片數最多的一次,光是用D70s就拍超過700張了。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下面是自動撥發的flash,歡迎大家看欣賞一下,也一起給他們兩祝福。


 









星期六, 12月 12, 2009

20091212外拍


今天下午拿著相機出門拍照,用Google Earth選好拍火車的地點之後就出發。這次帶的傢伙不多,帶了FE2、D70s,還有小黑三與Nikkor AF 60mm micro f2.8這隻鏡頭。


原本只想把Fe2上的底片拍完,那拿去送洗,所以,用Fe2拍了二、三張,底片用完之後,正準備打道回府,不過,路上遇到了不知名的大黃花,讓我非常的興奮,立刻停下來,把相機拿出來拍照,剛好,有帶了60mm micro這隻微距鏡,真幸運。





現場有不小的風,還好,蜜蜂很合作,風也很合作,抓空檔,拍了不少照片。不過,也許是因為D70s的白平衡真的非常的不準,感覺黃了許多,回來之後想了想,也懶的修了,反正蜜蜂是黃的,花也是黃的,就沒有差那麼多。





下面是這次拍的照片的撥放檔,歡迎大家欣賞。









至於拍火車,除了用FE2拍的二、三張照片之外,也用手機拍了1024次北上EMU300自強號通過大甲溪橋北上的畫面。










星期一, 12月 07, 2009

20091205雷諾車友年度大會師


今年難得有機會可以再號召大家來參加年度的車友聚會,這次因為跟本算是沒有準備,也沒有計畫要做什麼,所以活動行程可以說是跟本沒有!....因為,就連我想準備的,我預畫的行程和活動,都沒有排進去。


不過,如果有下次機會,我想可以改進一些,像是新增一些自我介紹,中午多個聚餐之類的簡單又可以增加彼此間的活絡感情的機會也是不錯。


不管如何,還是高興,可以跟許久難得見面的車友見見面,聊聊天。也見到到一些少數的新進的車友!真的!算一算,參加rfc的活動也是經過了不少年了...也看到有人結婚生子,也有變成兒女成群的!也是又換別牌的新車的車友還能跑來參加,這種感覺真的非常的特別,未來的幾年,也許大家的雷諾通通變成老雷了。但是,因為買了這部車而發生的這種神秘的情素,真的,真的,這就是人生中值得珍惜的寶貴所在。


這次參加活動有一半時間在等報到處,沒有拍到多少照片,上面那張照片,也把人拍的太小了,相機畫素又不夠,人臉不是很清楚,話雖如此,但是,在報到處,真的可以接觸到每位來的車友,真的很難得。


因為照片不多,拍好的更不多,所以只放了一部份上來而已,跟大家分享一下!


 


ps.RFC=Renault Fan Club,不是Request For Comments


網址:http://www.rfc-club.com/









星期日, 12月 06, 2009

20091206舊山線的復駛(三義接軌工程)


之前看到舊山線有計畫復駛的新聞,前一陣子,收到某位杜姓資深鐵道迷的來信,看到現在的山線復駛的工程已經開始了。


這個消息對我來說,真的非常的興奮,迫不及待的想去搭火車再訪山線。今天經過這附近,看到正在進行的工程,更是讓我感動萬分。


不過,聽說,第一階段工程只有三義到泰安,泰安到后里間還有一間廟的地問題有待解決。


上:這個地點是130線道與舊山線的平交道往北望,右邊是國道一號,道碴還沒有舖。


下:這是130線道的平交道,平交道的整體已經完整了。只是好奇的是,這個是原本的平交道嗎?還是新建的?沒有仔細看。



下:與130線道的平交道南的大彎道,正在施工中,圖上的彎道消失點處後的鐵軌就是還是舊的鐵路,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工程在進行。





下:左為三義的新山線三義隧道出口,右為舊山線,有一座新的鋼樑橋,由此可見的新舊山線的坡度差別有多大了!





下:三義站與130平交道的鐵路,還沒有舖道碴。



下:三義站多了一個第三月台,月台基本上已經完成。





這次的探查,不是很完整,下次有空再去看看囉!..,


不過,還是最期待有一點火車可能再跑到勝興車站,而且可以通到后里。...


星期四, 12月 03, 2009

怪獸的大支映象管上線了...


http://www.youtube.com/xcat1976


這是我新的youtube網址。


在之前一篇的blog裡,除了之前有的flash圖片外,也開始出現了youtube的影像了,看在開始配合iphone的錄影功能,開始小小的拍一些動態的影像檔放上來,改變一下原本通通只有靜態畫面的blog。


其實,這樣子的結果,多多少少有一點意外,因為原本用iphone拍了幾張照片,想拿來用,可是,真的跟我所期待的差非常多,後來試了一下下錄影的功能,竟然發現比我原先預期的好太多了......


既然如此,那就有空可以好好的利用這項功能,以後應該會有機會再放一些影像上youtube吧!...敬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