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寫Nikon D700不是開箱文的開箱文之後,算一算,用Nikon D700也是有一、二週了,而且相機的說明書也是看了超過二篇以上了,可以開始寫使用心得囉!
價格:
Nikon D700現在可以說是nikon目前惟一算是比較「平價」全幅相機,不過,這個平價是相對於nikon D3系列的頂級機來說。
另外,這部相機上市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多了,剛好在日圓高漲,台幣弱勢的情況下,一直沒有大幅的降價。也是這部相機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重量與體積:
首先,這部相機的塊頭說來還真的不小,相較於我之前用的Nikon Fm2、Fe2、Nikon D70s、Nikon F100,還有我常接觸的D80和D90來說,算起來體形大多了,它的重量 (不包括電池、記憶卡及相機蓋)約995克,可以說是已經接近1公斤了!相較於D90的空重620克多了375克之多了,而對於D70s的600克,更是多了將近400公克。當然啦,完全超fm2重量一倍以上!而且,如果D700加了電池之後,整個重量已經超過1公斤,更是超過f100配上mb-15加6顆充電的重量。所以,D700的重量真的不輕。
致於體積呢,當然也是這些相機中最大的了!不過,它的尺寸剛剛好可以塞進我的國家地理NG2477攝影包的內襯裡面,還算不會大的過頭,不然,我剛買的包包可能就英雄無用勇之地囉!
操作: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整體感覺雖然重量較重,但是D700的操作和使用都相當的順手,它的操作基本上都延續著Nikon準專業級的相機操作,機頂上的操作大致上類似於F100的各項操作,相機背面的按鍵也基本和之前D90、D80、D70類似,左邊的按鍵更是D700機背後面左邊的幾個按鍵是延續著D300、D90等之前的按鍵排列方式,所以雖然d700的功能較多,但對於有使用過NIKON它的的單眼相機人人來說是相當容易上手的。
不過,對我來說,它機身背面的多重選擇器感覺上比之前用過的D70s和D80及D90比較起來,真的突出很多,感覺上也軟很多,覺得不是那麼耐心的感覺,不過,致於實際上,到是不太清楚了!畢竟,才沒用過多久,而且,他的機身等級也是遠超過我剛才提到的機型。
LIVEVIEW
雖然Nikon D700的LiveView很不錯的提供了LiveView模式中有2個對焦方式(對比偵測與相位偵測,即為手持式與三腳架模式)但是,相對於D90和D300s的LiveView啟動方式來說,他的LiveView的操作方式真的不太方便,它是要用機頂上方左邊的轉盤選到LiveView,再按快門啟動。在D90與D300s上面,已經將LiveView的啟動按鍵直接放在機身背面,一按下即可啟動LiveView的模式。
當然啦!Nikon D700機身設計又已經早D90與D300s一些。D300s與D90在這方面當然會有一些改良,也會較D700方便。還好,LiveView對我來說真的不太常用。
BKT鍵
相較於D90、D80、D70s以及nikon f100來說,D700的機身上是完全沒有bkt鍵的,雖然可以透過func.鍵的設定,來把func.鍵設成bkt鍵,或是其它的組合鍵來達成這個功能,但是,以現在包圍(曝光/白平衡)這麼常需要用的情況來說,真的不太方便,加果又有其它的功能要設定在func.鍵上,func.鍵真的不太夠用,所以,D700真的少了一個bkt鍵。
全幅:
基本上,我認為,全幅的相機是有一些好處,但是,這些好處是大部份立足在與舊的器材相容的情況下,如果是全新一個系統,那就沒有什麼理由非得的上全幅了,畢竟如果的你的鏡頭全部只有專門為aps設計的鏡頭、那你的aps相機那等於是用一個不一樣的系統而已,沒有上不上全幅的道理。
話雖如此,但市面上畢竟有太多全幅的鏡頭,不論是小黑三、小黑四、小黑五,小黑六,它們的成像圈都是以135相機設計的,如果只用aps的成像圈,那真的有一點浪費了,更何況,如果你有全幅的鏡頭和標準鏡頭,那真的有十足的理由換成全幅的相機。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要換成全幅的D700的原因,因為我的鏡頭除了D70s的kit鏡之外,通通都是全幅的鏡頭,而這些鏡頭要把它們的光學特點表現出來,大部份的情況,還是得用全幅的相機才行。
不過,全幅相較於aps有一個優點,就是在同樣畫素下,單位面積下感光晶體的密度較低,這樣除了減低高iso的雜訊之外,也因為感光體的密度較低,對於鏡頭的要求(尤其是銳利度)也相對的降低了,換個角度來說,鏡頭的上鏡片的瑕疪也較不容易出現。
這算是全幅對於較舊一些的鏡頭所帶來的好處吧!
高ISO:
這部的相機的高iso程度已經超乎我的想像了,iso1600、iso3200、iso6400可以直接使用。畫質雜訊均已超過一般使用的程度,我想,下一步的高iso可能就變成跟軍用的夜視鏡一樣了吧!?
內閃:
內閃,雖然他的GN值沒有多高,在iso100時,也才12而已,而且在很多鏡頭的使用下,也會被鏡頭擋到而產生陰影,不過,加上D700的高iso,內閃的功用真的就大為下降,不過,D700的內閃可以控制外閃,有這個功能基本上可以少一個su-800或是直接使用sb-600不用直上sb-800或是sb-900,我想,這是D700的內閃最大的功能之一吧!
測光模式選擇:
在Nikon D700上,測光模式的選擇鈕與傳統f4/f5/f6/f100或是d1系列、d2系列、D3系統在於相機軍艦部的左方不太一樣,雖然像D3都是延續傳統設計,以方便之前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不過,對我來說,D700或D300移到觀景器的左方,對於實際上的操作其實還真的蠻方便的!....
對焦馬達:
Nikon D700上,還是配有機身馬達,接了幾顆AF鏡頭,像是Nikkor VR 80-400mm f/4.5-5.6D,這顆在Nikon的鏡頭裡可以算是數一數二超需要強力機身馬達的鏡頭來說,感覺上和Nikon F100的驅動力差不多(沒有辦法,很難實測出差別,只能用感覺的),不過,相較於Nikon F100的馬達,馬達作動的聲音小了許多,不過,這也許是因為F100年代已經久遠了吧!?不管如何D700驅動大顆鏡頭都算夠力以上的程度。
自動清潔感光元件:
D700加入這個功能,算是很實用了,對於一般的入塵都算可以很輕易的解決,可以較為方心的在野外更換鏡頭了,當然啦!還是要小心使用CCD,不然...可是會很慘的!
光圈耦合桿(非cpu鏡之支援、光圈環控制):
說到光圈耦合桿,這可是我為什麼買D700的重大原因之一,畢竟在Nikon鏡頭的發展史上,Ai/AI-s的鏡頭可是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況且大部份的手動鏡都是ai/ai-s,如果沒有可以支援ai鏡頭,那真的非常的可惜,會少了許多使用銘鏡的機會。
而且,在D700機上,除了像Nikon F100之類的可以在M模式或是A模式下使用,如果在D700上有設定非cpu鏡頭的最大光圈和焦距,那麼,在P/S/A/M模式均可以使用非cpu鏡頭,還可以使用光圈環控制光圈,更神的是,還可以使用矩陣測光!!完全發把非cpu鏡頭發揮到極限。就算沒有設定鏡頭資訊,D700的測光系統仍然對於使用傳統手動老舊非常方便。
如果是有光圈環的AF鏡,也是可以透過選單,設定成可光圈環調整光圈,只是只能在A/M,二個模式而已。遠不及非cpu鏡頭來的方便。
不過,到是有一點比較可惜的,就是nikon的F接環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雖然接環沒有變更過,但是光圈訊息的傳遞可是改變了很多人,在Ai/ai-s的non-ai鏡頭,因為這個光圈環沒有像fm/fe/f3/f4的設計(其實原廠的說明書裡有說到F5、F6可以送回Nikon原廠修改)可以把耦合桿折起來,所以d700接上Non-ai的時候是有風險的,可能會造成耦合桿的斷裂,加上D700的耦合桿的密合度又遠超過FM2之類的,所以,更加危險,不過,不怕死的我,我是有接上並non-ai鏡頭試拍了,仍然非常的方便測光和使用。如果Nikon願意讓D3/D700這類的頂級機直接接上non-ai鏡頭而不用去磨屁股,那麼Nikon可以宣示F接環的50年來的支援不變,只是也許現在non-ai的鏡頭真的很少吧!利益不大吧!也沒有幾個人在乎吧?
快門振動:
剛接觸d700的時候,首先發現,反光鏡的震動聲其實還蠻大的,遠比D90/D80/D70來的大聲,可能是反光鏡比較大吧!?仔細用手觸摸感覺震動,似乎蠻平靜的!
可是,當D700接上非cpu鏡或是使用光圈環控制光圈的時候,因為每一次的釋放快門,都會讓機身的光圈撥桿去撥動一下鏡頭上的光圈,造成的蠻大的震動!
MIRROR UP:
這個功能雖然之前只有頂級機才有,很難得讓D700也能有這個功能,它是屬電子式的,不像是之Nikon F5是屬於機械式的反光鏡上鎖。加上相機本身設定成快門釋放後,反光鏡會歸位,所以不能接一些需要鎖定反光鏡的魚眼或超廣角鏡頭,可惜了點。(其實我想如果有人可以改軔體的話,應該可以破解這項限制吧!)
觀景器:
觀景器畫面覆蓋率/放大率水平 95 % 垂直95 % / 約 0.72 倍,嚴格算起來不是最頂級的,但是,也是很優秀的了! 而且他有非常實用的關閉桿,可以讓自拍等情況的測光不受影響。
另外觀景器裡雖然有自動網格與照亮AF點的功能,但是,卻沒有像D70/D80/D90半白的顯示其它非選取的對焦點。有一點不習慣。不過,如果51點都半白的顯示,可能會因此造成觀景的障礙吧!?
DX模式/FX模式切換:
D700可以使用DX鏡,也可以使用傳統135鏡頭,而且可以設定成自動選擇或是強制選擇,當然啦!使用DX鏡的時候,畫素只有不到原來的一半,但是這對於某些非得使用DX的的情況,還算過得去。
到是因為對焦點位置不變的情況下,使用DX鏡時,對焦點佔畫面的比例較大,在執行構圖或是追焦相對之下就比較有利。這算是D700使用DX鏡時的優點吧!
紅外遙控器/快門線:
Nikon d700可以支援功能非常強的各系列nikon原廠電子快門線之外, 它要用遙控器自拍的時候,就有一點麻煩了,不能使用ML-L3這款非常方便實用的原廠遙控器,必須另外買一個又大又麻煩的外接紅外線遙控器ML-3,而且價格不裴。反正,不能使用ml-l3真的可惜了一點。
GPS紀錄:
從d200、d300、d90開始支援相機寫入Gps地理資訊,而且Nikon原廠有推出gps套件,像是 GP-1這個Gps接收器,還有可以透過十孔的Nikon MC-35 GPS連接線,聯接具有NMEA 0183標準的gps。
不過,上述的方式其實說起來還真的蠻麻煩的,相機要接一大堆線, 我仍然建議使用像是WBT-201之類的gps logger來記錄gps軌跡,之後再用電腦加入jpg檔裡來的方便。況且像wbt-201還可以透過手機藍芽從3g網路下載星曆,加速定位。平常的實用性也是遠大於Nikon原廠的gps套件。
連拍速度:
每秒5張的連拍,在規格上,看似比D90快不到半張速度,不過,它可是可以在任格式下連拍5張,而且可以加上mb-D10的把手及8顆3號電池,或是mb-D10配上EN-EL4/4a電池,就可以達成每秒8連拍的速度。
電池與充電器:
D700的機身本身的電池是使用EN-EL3e,這是從d80以來就在nikon單眼數位相機經常使用的標準電池,以及從d70開始就使用的MH-18a快速充電器,讓一直使用nikon的用家更容易延用。
水平儀:
這是很創新的功能,可以搭配LIVEVIEW使用,也可以在觀景器裡面使用,不過,在觀景器裡開啟這個功能的時候,就得犧牲電子模擬曝光(就是觀景器裡顯示曝光足不足的那條)的功能。
結論:
Nikon D700對我來說,已經可以算是接近完美的相機了,實際的的功能也真的非常強大。不過,就在我入手d700之後,就有部份的通路商宣布停產沒有進貨了! ....可以說是一部生產週期眼短的相機。也許下一代會有動態攝影的功能,但是,畢竟果凍效應該還沒有辦法大幅改善吧!?況且從d300和d300s的情況來看,價格可能會更不平易近人吧!?反正,對我來說選擇d700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