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26, 2013

20130825田寮洋與國英坑


是的!這一次是專門去貢寮拍火車。主要就是去田寮洋這裡,這裡可以拍到火車的大景。


上。這是從往台北方向貨列,應該是裝水泥相關原料的東西。這樣子的光線真的很不錯。用的是nikon D700+nikon af vr 80-400mm f4.5-5.6d。


下:這就是大景,整列太魯閣列車通通可以入鏡,這裡的生態非常的豐富。除了是一個拍火車的好地方之外,也是很m適合來拍鳥。



 下:這...這就是普悠瑪號。這是我第一次拍到。不過,這個點因為在鐵路的北邊,如果陽光太大,反而不太好拍,如果要拍南邊,就必須把車停在台2線邊,走下來,然後再走到田中央。


還有,這次拍攝的經驗,讓我覺得,我可能要有需要買一片77mm的偏光鏡了!...少了偏光鏡,畫面就是有點灰、髒。



下。後來來到瑞芳,這來到這個舊礦坑。雖然這是舊礦坑,但是這個礦坑仍然有做用呢。下面這個是礦坑用的小火車頭。



 下:礦坑裡裡的樣子。用iso3200再用機頂閃燈。D700有機頂閃燈還不錯用。只是用28-70mm這顆鏡頭在拍的時候,要把遮光罩拿掉,不然會有明顯的陰影。



 下:坑口的樣貌。



 下:國英坑,以下是取自文化部的資料:


臺陽礦業國英坑為本市歷史建築,類別產業設施,建於日昭和8年(1933),是九份最大坑道之一,也是現存少有的現代化大坑道,在臺灣採金產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臺陽公司是日治時代可與日人抗衡之礦業企業,本礦坑可作為臺人企業經營能力之見證。本礦坑開鑿於昭和8(西元1933)年,是九份最大坑道之一,也是現存少有的現代化大坑道,在臺灣採金產業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二、主坑道直線長2,205公尺,靠侯硐處有斜坑往上出口,對流通風良好,表現當時礦坑挖掘技術,斜坡地面以利排水,拱形鋼骨支架支撐以防落盤,皆是重要之營建技術。入口處為沈積岩,後段則為含有金礦之安山岩,坑洞高與寬足可通行小臺車,右側為潺潺流通之礦泉水。」

「三、國英坑入口為極精緻紅磚所砌半圓拱,門額題有「國英坑」三字,字跡優美,係紀念當時顏國年及翁山英,外觀莊嚴優美。



 下:瑞芳金鑛九號坑,不過現在沒有產金,是產水哦!



 下:「前有鑛車通行,請減速慢行。」真是特別的號誌。



 下:照片都在網路相簿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