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天從大甲到臺南參加同學的婚宴,不過一大早就提早出門了,中午約我弟去拍火車,延路從橋頭站出發北上,也剛好接續了上我和牛皮一起去橋頭糖廠行程,這次去橋頭,看到橋頭站的舊站房已經停用了,鐵路局的站房已搬到新的高架式站房,和高捷一體了!
接著,來到橋頭北邊典寶溪邊,拍那紫的不行的高雄捷運的典寶溪橋,紫色的鋼樑橋在國內還真的不多見呢!....不過,下圖是臺鐵的EMU500南下電聯車。原本我拍照片的地還是橋頭糖廠的糖鐵遺跡呢!...相當初,這可是我第一條追的糖廠鐵路呢!....只是..... 現在已不復見了。
下圖:高捷的紫色典寶溪鐵橋。

接著為了拍高雄捷運的維修廠,順道看一看在高雄縣文化中心的CK58,保存情況還好,不過,應該沒有復駛的可能了吧!

下圖:是高雄捷運最北邊的終點止衝檔,它可是道地的國際標準軌呢!果真寬多了!我和我弟還伸手進欄杆裡,摸了摸,感受一下!哈哈!

接著往北,到路竹車站,天呀!還真的忘了岡山站的存在,不過,岡山站前一陣子才去過,所以直接略過囉!
下:這是路竹車站,它的位置蠻有趣的,在一個「L」型的馬路上端點上,一般的車站不會這樣,說真的,這個車站和橋頭車站應屬是同時期或是略晚於橋頭車站的建築,很明顯的,也是和現在的清水車站和舊山線的泰安車站同時期的建築和設計,不過,很明顯的,整個的裝飾略簡化於上述的車站,也許和當初日本人打仗打到快沒有錢有關係吧!?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風格,我想大湖車站應該和現的大甲站的車房是差不了多少年的設計。
下:大湖車站

下:從下圖來看,'乍看之下,真的和大甲站的感覺很像,當然啦!還是有差別的啦!只是,那時候的風格就是如此。

下:大湖站原本的出口和廁所附近,有蠻有特色的彩繪,感覺非常棒!

下面是在省道的跨線橋的人行天橋上拍的! 每次都開車經過都相來拍一張照片,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停在這裡好好的拍幾張照片!
下:南下進備大湖進站的EMU700電聯車。

接著,我們二人來到中洲車站,中洲車站和大湖站之間的直線距離不遠,但是,公路真的沒有直接到的路線,中洲站以後將是臺鐵沙崙支線的分岐起點站,現在的站房的改建工程已經開始進行了!
下:這是現在的中洲站

下:我和我弟二人,為了找二層行溪橋,亂跑,亂開,不小心遇到正在施工中的臺鐵沙崙支線的碴道車,原來這個沙崙線不是用板式軌道,而是用道碴。再看看高架的施工法,除了真的因為軌距不同,造成的橋樑斷面比較小外,整個感覺超像高鐵的高架橋,果真,這個時代的建築,有這個時代建築的風格!....

下:這是中洲車站超大的製粉工廠,從這張照片來看,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鐵路怎麼分岐到沙崙支線了!而不會影響到製粉廠的的線路,不過,沒有仔細看,製粉廠的工廠側線有沒有因為沙崙線的施工停擺?亦或是已經不再使用鐵路?

下:終於來到二層行溪橋,這是一個上承式的鋼樑橋,這類的鐵橋,在未來的日子裡,已越來越少見了!...在鐵橋前方是舊的橋墩,已經有一、二個橋墩已經不見了,可能被大自然回收了吧!?

下:以高壓電塔的基座當前景!通過二層行溪橋的南下推拉式自強號。

下:當初為了找到路去拍二層行溪橋,花了太多時間而且,數位加底片拍了不少照片,又花了不少時間,結束二層行溪橋拍照的快馬加鞭直接到鹽水溪橋,到的時候,已經太陽快下山了,拍到這張帶著黃味的北上自強號通過鹽水溪橋,鐵橋的改建工程已經開始囉!工期是101年12月31日前完成!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拍這舊鐵橋了吧!?

下:南下通過的EMU700的電聯車,南部還真的有不少的阿福型電聯車,不過,我還沒有搭過呢!

下:最後載我弟到永康車站搭車,結束這半天的鐵道拍照行,之後就順便到永康參加我同學的婚宴!

下:這是我這次拍的照片的相簿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