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六,我只要不到一天的時間有空,但是想到八月底前的星期六台北機廠有開放參觀,想想,這已經算是很後面的機會了,再過一個星期也許還有其它 的事情會影響到,可能沒有辦法跑去。於是早上一大早搭火車,就跑到台北了,當然,中午吃過飯之後,就再趕著南下回大甲,去把我家的西尼克帶回家。
上、後面是台北101,而這裡卻是台北很大遍的鐵路工廠,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
下:這是台北機廠素人藝術家做的鐵火雞,它是用火車廢棄的零件做的!不同的背景,造就出不同作品特色,它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台北機廠員工有具有的軟實力之一吧!
下:後面是台北大巨蛋已經在天際線那長出來了!鐵路延伸的前方,已經不可能再有火車進來了!台北機廠因為高鐵往北延伸的關係,已經切斷軌道了!雖然目前仍然還有維修工作,但是已經無法透過鐵道再往環道鐵路網聯絡了。如果以後獲得保存,這將是一大遣憾!..天真的我還想著,本來這段台鐵和高鐵交會的路線是不是可以用三軌區間來決解呢?看樣子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白了!
下:這幾組太魯閣車廂就是埔新事故的那幾節,一個卡車司機的有意或無意的疏失,造成人員和財產無法捥回的損失!唉!另外,有幾個拍照的就是8*10的木頭相機,就是很貴、很漂亮的那一牌,這麼大的底片應該可以拍出不一樣的感受吧!
下:DT668的鍋爐,火車的鍋爐是有壽命的,但是新、舊鍋爐之間是屬不同科技世代的!
下:工廠一隅。
下:火車的鋼輪,油亮亮的。
下:這是倉庫?還是禮堂?很特別的設計。另外一邊是有火車月台可以上下貨物的。
下、這是一個洗手台,很特別的設計。當然,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是大約是什麼時代的產物。
下、這就是台北機廠有名的澡堂。當天人多,要拍到沒有人的感覺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有人的存在,讓整個空間的大小感覺似乎就這麼顯示出來了。這參觀過其它的工廠之後,你就會不用別人說明就很容易的明白這個澡堂它存在的原因和意義。
下:給這個澡堂一個特寫。
下:這個棚子是用鐵軌做成的,幾十年前,許多的建築,像是台中火車站月臺的結構都是有鐵軌做成的,這代表當時的廢物再利用,也代表了,這個東西以後就是要用個幾十年、幾百年!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考和羅輯。
下:這是工廠一景,前面的架子是天車。
下。這是天車的主要部份。
下。一大堆鋼鐵車輪,真是數大便是美呀!
下。組立工廠前的防空洞。
下:這個牌子真的很有特色,不一樣時間所表現出來的設計就是不一樣,連後面牆上的字也是不一樣。
下:前面的桌子和後方窗戶照射出來的光線,形成一幅有特殊味道的畫面。這些桌、椅也許已經用了四、五十年了,也許更久。但是這些桌、椅仍然活著,仍然是被使用著。它們不是辦公大廈裡的OA辦公桌,它們是實用的,不是喜新厭舊的,不是一般速食文化,也不是浪費型消費文化,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如果台北機廠還有什麼值得保留的,我想,這種曾經存在社會之中值得我們重新深思、反省的價值,也是一種很值得保留的地方。
如果以台北機廠以日本大宮鐵路博物為目標來保存下來是可行的話,那個留住當初鐵路局這份有價值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也另外讓我想到我曾經丟掉過已經用了四、五十年但仍然可用的美軍遺留的辦公桌而捥惜。
下:這就是組立工廠裡,右邊是才從彰化搬過來的飛快車。
下:這是柴電工廠的坡道。當然啦!這是以推車運東西使用為主。
下:照片拍的不少,但是用心拍的,還有拍出來好看的並不多。其它的照片就請參考下面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