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行程就單單是去搭阿里山線火車到奮起湖,阿里山林鐵的登山本線前還沒有全線通車,就只有到奮起湖而已。不過,因為整個七、八月不知道在忙什麼,連DR2700最後退役都沒有辦法跑去看,還有CT273的的復駛也沒機會去,所以只好改計畫了,改計畫到去搭阿里山的小火車。
有時候一直去追火車,不然換個方式,去搭火車,也是不錯的,所以暨上次搭南迴線普車之後,接著就跑來搭阿里山的火車,真的,有空真的要好好搭火車。
下:我是開車到嘉義站,從嘉義後站去經過天橋去買到阿里山的車票。當然,下面的照片並不是阿里山的後站,後站的照片我沒有拍,但整個全新規畫後,感覺好多了。
下:這是後站,以前站的位置是糖鐵的嘉義站。
下:阿里山的林鐵的小月臺,這裡有股一機迴線,可以看到兩種不同軌距的火車。
下、阿里山林鐵零公里起點。就是在這裡。
下:嘉義站出發。
下。臺鐵嘉義站的第一月臺的鋼棚很有特色。
下:阿里山林鐵最有趣的地方是,車上貼滿了姊妹鐵路的logo,其中還有許多國旗。
下:第14車VS5車。
下:EMU500型。
下:我搭第五節車廂,因為輕便軌道的關係,曲率半徑可以比較小,也適合山區行駛,當然,就可以從車尾看到車頭了。
下:這是奮起湖。下過雨後山嵐雲霧,好不漂亮呀!
下:下著雨的鐵路餐廳與中興號車廂。
下:雨下著很大,但是我還是要拍照@奮起湖車站。
下:給車燈來個特寫。
下:劉宏和猴子。
下:阿里山的18噸車。剛好是18號。
下:阿里山的火車還真的蠻小的。不過,整個規格還是比同樣軌距的糖鐵好上許多。現在的列車都是用最後一節車廂可以控制列車行駛了!
下:雲霧中的車站,前方正線是很山下,坡度還真的很陡。還有,臺鐵接手之後,現在把比較主要路線的轉轍器都換成轉轍標誌閘柄的轉轍器了,不過,目前應該還沒有在林鐵看到機械式號誌閘柄的轉轍器。特別注意到的,轉轍器上的標誌比TRA上的還要小上許多。
這裡也可以看到,阿里山林鐵和臺鐵在文化和習慣上有許多的不同。
下:拿著NIKON F3HP的阿伯。
下:正在"條"車中的阿里山火車。在不同企業文化下,林鐵真的和臺鐵有很大的不同。
下:調車中的列車。
下:雨後的阿里山號列車。
下:其它照片如下,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